|
◎谭春溪
攀岩、双截棍,这些以前在校方眼里的高危险运动项目,如今在北京朝阳实验小学成了特色课程,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在每周二下午的选修课中,该校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篮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未来还计划引入摔跤、橄榄球等比较剧烈的运动。据报道该区其他中小学校也在尝试着根据学生的兴趣改革一些体育锻炼项目。 朝阳实验小学之所以开设“男子汉课”,是因为发现现在不少男孩课堂上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受点小伤便大惊小怪,课间甚至会哭着找老师告状称被女生欺负了,“明明是小男孩,却比女孩还‘面’。” 的确,现在不少男孩子少了点阳刚之气,这个问题似乎也由来已久,记得十几年前的一次中日青少年夏令营中,在各种角逐毅力与魄力的项目中,中方男孩子全面败北,由此还引发了全社会对青少年未来如何面对全球竞争的讨论。 朝阳实验小学开设的“男子汉课”可谓正当其时。不过,单靠学校开设“男子汉课”恐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首先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多重因素造就的,因为我们的文化特性,社会往往更接受性情温和、不“挑事”不“闹事”这样品格的年轻人,这样的人也更有利于管理,而很难接受具有力量与挑战型的个体,但这样的人往往也更具备创造力。学校也是如此,老师往往喜欢听话、温顺的学生。而现在的独生子较多,很多家长出于溺爱,总是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好像自己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宝贝一样。所以,单靠学校开展一节“男子汉”课程,而不是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就如同杯水车薪,难以收到实效。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现状,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男子汉”的真正内涵,衡量一个人是否强大不仅是运动场上强壮的体魄与勇敢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责任与担当,是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勇气以及对他人、对世界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培养男子汉“野蛮其体魄”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如何“强健其精神”,只有培养出精神世界强大的人,才是教育的成功,而一个精神强大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