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畜牧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 □品牌创建工作全省第一 □中国食品谷畜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开发两河”与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讯 (记者付生 通讯员陈同义)去年以来,全市畜牧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重点围绕“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招商与转调创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市畜牧业科学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绩突出。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畜牧一二三次产业紧密衔接、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收到良好效果。全市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连续三年超过千亿元,畜牧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一,畜牧业各项经济指标、质量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我市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发言,介绍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畜牧品牌创建工作名列全省第一。坚持“认证与监管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原则,积极引导,严密组织,强化措施,着力打造优势畜牧品牌,全力推进畜牧产业、企业和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有知名龙头企业40家;全国生猪调出大县5个、奶牛项目县4个;生猪、肉鸡、肉鸭、奶业、特种动物等五大产业闻名全国。全市畜产品争创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47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等49个,品牌畜产品产量达133万吨、占全省的1/4,畜产品品牌数量和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突破滨海”、“提升城区”和中国食品谷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取得重要进展。据统计,全市畜牧系统共引进市外资金20亿元、外资5150万美元。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潍坊)现代畜牧业博览会,协议成交额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举办了中国食品谷冷链物流平台招商推介会,268家客商与中凯冷链物流园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年冷链仓储畜产品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与有关高等院校、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国食品谷现代畜牧科学院,共同搭建现代畜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国高科集团在畜科院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市设立了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训中心。 畜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扎实做好“突破滨海”、“提升城区”、“开发两河”畜牧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工作,争取省级以上扶持项目135个、总投资2.1亿元,已全部完工;规划建设畜牧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176.6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104.98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34.28%。全市畜牧产业链完成投资124.79亿元、增长17.73%。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新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场20处,年可出栏肉鸡1500万只;潍坊阳春天然乳业有限公司在安丘建成标准化奶羊舍12栋,引进奶山羊5000多只;位于寒亭区的中国兽药饲料交易大厦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兽药饲料科技研发中心、面向全国的“兽药饲料电子商务市场”,接收国内外200家以上的兽药、饲料企业总部、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入驻经营;黄三角高端畜产品加工区46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建高标准生态养殖园区68处、总数达306处,建成高端畜产品加工园区5处、兽药饲料生产园区2处、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1处,全国唯一的黄河三角洲高端畜产品加工区项目基本建成。 中国食品谷畜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邀请亚太中慧、诸城外贸、潍坊乐港等116家重点禽肉企业参加了中国食品谷冷链物流平台对接会,并与中凯冷链物流园达成了合作协议。邀请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19家重点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2013年中国食品谷广州招商恳谈推介会,促成了3个过亿元的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合同投资额达7.4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均已落实了土地或开工建设。在第十三届中国(潍坊)现代畜牧业博览会期间,还邀请51家重点畜牧龙头企业参加了中国食品谷冷链物流平台招商推介会。截至目前,已有268家来自国内外的客商与中国食品谷中凯冷链物流平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年冷链仓储畜产品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组团参加中国食品谷项目招商恳谈推介会,推动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和潍坊市动物卫生处理中心建设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投资额达12亿元。 畜牧科技创新平台成功运营。根据市政府和山东农业大学签署的《关于联合创建“中国食品谷现代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协议》要求,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在高新区联合组建了“中国食品谷现代畜牧科学院”(简称“畜科院”),挂“中国食品谷现代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联盟)”牌子,下设协同创新中心(联盟)、质量检测与认证有限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处集研发、服务、推广、运营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及相关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引起全国畜牧行业高度关注。 “开发两河”与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推广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新技术,全市建成生态养殖场区2754家,发酵床面积200万平方米,减少粪污排放50万吨。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新建、改造畜禽粪污处理示范工程139个;积极推广“畜-沼-粮(林、果、菜)”生态循环消纳模式,全市采用这一模式的畜牧养殖场区达到1156家,处理利用畜禽粪便65万吨。强化品牌带动作用,新增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124个,品牌畜牧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行动,全市新改扩建标准化饲养场256个,新增国家级示范场2个、省级示范场26个、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50个;重新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合养殖区,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289个。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诸城、寿光分别建成1处动物卫生处理中心,积极探索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初见成效。长江漂浮病死猪事件发生后,市、县两级畜牧部门成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推进这项工作。市畜牧局在调查研究、宣传发动、专项整治的同时,积极向农业部争取,将诸城市列入全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试点单位。诸城市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建设动物卫生处理中心一处,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每日可处理病死动物尸体80多吨。该项目全部建成后,达到年无害化处理病害动物3万吨、年产生物有机肥30万吨的生产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