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吕秋丽 通讯员 张培利 寒亭一中以“建设特色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为办学目标,以“让每个学生成才”为核心追求,以“用爱心和责任成就人生”为校训,全力挖潜,实实在在,狠抓培训,扎扎实实,取得了很大的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 小荷已露尖尖角 这段时间,寒亭一中多个多媒体教室比以前更加忙绿,除了一如既往地进行名师讲堂、视频培训之外,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近两年招聘的几十名研究生进行听评课,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出他们的短板,从而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由于我们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计划缜密,措施得力,加之他们本身素质较高,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两年来近30位教师课堂表现比较令人满意,无论从教学理念的展现,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我校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结合本学校具体实际,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中教学,使他们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在总结会上,校长徐天荣对青年教师的表现作了高度评价。 确实如此,这次新进教师汇报课,根据寒亭一中“高效课堂”质量评价标准,从教师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当堂检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后教研组进行集体评课,一致认为,大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思路清晰,体现了“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符合“三维目标”要求。 像这样的汇报课,在寒亭一中已常态化。每年的教学节历时三个月,从备课、上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等全面展开,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全方位展示,给教师创设了立体的广阔舞台。 小荷已露尖尖角。这二十多位年轻教师,有十几位已经承担班主任的工作,一年来,无论是班级管理工作,还是教学成绩,都可圈可点,体现了很强的实力。 “用我的精彩绽放他们的精彩” 近年来,寒亭一中在培养教学理念先进、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初,在春寒料峭中,寒亭一中拉开了名师讲堂活动的序幕。各年级、各教研室、各备课组、全体教师都行动起来,热情高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经过数周的听评课,各教研组选出本学科的名师,教务处根据情况,结合教学实际安排这一学年的听课,使整个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确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不冲突的前提下参加听评课。学校一周安排两人分别在周二和周四上午第二节讲课,同科老师全部听课,其他老师可以跨学科听课,并且讲课老师和听课老师要写心得体会。 截至目前,已有50多位教师参加授课并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多达数千人次。一位老师在总结中这样写到:“想起牛顿的话:‘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学校实施名师讲堂活动由来已久,我的成长得益于此。现在我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必要让老师们分享我成功的经验。有鉴于此,我高度重视这种活动,精心打造课堂,让听课学生和老师受益。用我的精彩绽放他们的精彩。” 实施名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寒亭一中的一张名片。数年来,这一活动她让无数老师展现精湛技艺,让无数教师分享成功经验,让无数园丁收获荣誉和硕果,让寒亭一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康庄大道上每一步都迈得扎扎实实。 在教研中提升自我 2013年12月5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济南举办,寒亭一中被确定为“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基地。这是寒亭一中一年来校本教研取得众多的成果之一。 寒亭一中为了提升学校办出特色,激励教师成长,立足科研兴校、科研强师,制定了教师培养方案、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激励广大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研科研的制度、措施。如建立学习培训制度;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激励机制;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和校本教研档案管理制度等等。 在开发校本教材中沉淀自己。寒亭一中校本教材开发已具有系列化、规范化、地域化的特点。《老潍县童真童趣》《心理健康教育》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法在校园——高中生普法教育读本》《彬彬有礼——高中生社交与礼仪常识》《生命的记忆——植物及昆虫标本的制作》《心灵的旋律》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二等奖,《伴孩子一起成长》《品读经典》等六本获得三等奖。 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寒亭一中有9个省级课题立项并开展了研究工作,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2年有102人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2013年有94人获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另外,获“潍坊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寒亭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政府成果奖1项、区教学成果奖40项、区级荣誉30人次和区优秀备课组10个。 “学校采取这些措施,让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将教育理念的学习、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脚步变得踏实而有力。”徐校长谈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正如徐校长说的,“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落实个性化育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三重角色,用爱心和责任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