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国内国际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市先试先行,通过制度创新,将以往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整合起来为一体,开展了“三八六”环保行动,深入实施八大环保战役,步伐铿锵有力,效果实实在在,推动全市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消灭污水直排战役。开工建设47项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3.8亿元。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开工建设污水管道工程74个,修建污水管道149公里。推进工程建设,开工建设47项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3.8亿元。加快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昌邑海洋、寿光城北等16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搞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昌乐城西二期工程等19座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规划建设污泥处置、中水回用项目,寿光、青州市污水处理厂厂外污泥处置设施已提前建成试运行。强化排水监管,对重点领域的污水直排现象实行了动态管理和挂牌督办,严格规范排水行为,杜绝私排偷排现象。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排水治污项目。实施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缺陷整治,完成了东风街2.1公里排水管网改造等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工程项目,增强了城市排水能力;对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一级A升级改造,提高了污水厂出水水质标准,目前城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已完成,虞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2亿元,已完成工程总任务量的65%;新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对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迁址扩建,计划投资3.67亿元,新增处理能力20万吨/日。 自备井整治战役。实施GPS定位,排查自备井11448眼。自去年10月份起,全市以镇(街)为单位对自备井进行逐一排查,实施GPS定位,进行分类普查登记。全市共排查自备井11448眼,完成普查登记7922份。坚持边普查边整改。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取用地下水行为,及时分类采取不同整治措施,关闭自备井345眼,补办取水许可证62个。 河道生态修复战役。多条河道开工建设,加快了弥河、潍河等河流生态湿地建设进度。河道治理方面,青州南阳河、丹河寿光段、丹河昌乐段、浞河寒亭南段河道治理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桂河滨海段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青州北阳河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0%,诸城潍河治理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昌邑市丰产河下游段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6%,滨海白浪河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工程量的60%。潍河、弥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态湿地建设方面,结合河道治理,加快了弥河、潍河等河流生态湿地建设进度,在河流滩地栽种了大面积的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植物组成复杂多样、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寿光市综合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峡山三江水务有限公司、坊子区北控水质净化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排水入河处人工湿地已基本建成。湿地公园建设方面,聘请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先后编制了潍坊禹王、昌邑滨海、青州弥河三处拟建国家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了山东省拟建国家级湿地公园评审会议和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工作。 推行“煤改气”战役。城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均超过65%,拆改小型燃煤锅炉261台。组织实施了《潍坊市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专项规划》。城区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4万户;各县市城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均超过60%;全市已有14个乡镇开通了管道天然气或建设了集中供气站。加快拆除改造燃煤小锅炉,中心城区共拆改小型燃煤锅炉261台,各县市已拆改6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177台;改造城区老旧铸铁燃气管网100公里。研究制定了高耗煤行业降煤措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控制。车辆“油改气”工作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出租车气化率超过95%,潍坊城区公交车气化率超过20%,社会车辆气化率超过3%。 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战役。完成投资15.1亿元,开工建设198个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同时安装联网24个废气在线设备状态参数监控系统项目。深入推进油气回收工作,完成了692个加油站、5个储油库、268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全部完成“禁燃区”划定工作,全市划定“禁燃区”总面积691.7平方公里,达到建成区面积的90%以上。从严审批,从源头上刹住新异味污染源产生。重污染项目实施集体审查,拒批或暂缓受理污染较重的化工类项目63个。严管重罚,倒逼污染企业治理达标。深入开展环保百日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抓好采暖期空气质量保障。自“三八六”环保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关闭企业532家,停产整治企业49家,限期治理企业103家。 淘汰黄标车战役。已淘汰黄标车300多辆,改造国Ⅱ以下老旧公交车86辆。坚持“堵、疏”结合,对检验出的不合格车辆、黄标车,综合采取强制报废、限制行驶、鼓励淘汰措施。各县市区设立了集“报废审批、注销登记、 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战役。85.6%的在建工程项目达到扬尘防控基本要求。对全市建筑工地实行网格化包靠制度,实现工地监管责任全覆盖。全市1326个在建工程项目,已有1135个达到扬尘防控基本要求。对739块工地裸露地面实施了硬化或覆盖防尘网等措施,9家外地施工企业被清出潍坊市场,11家本地企业被处以停止6个月投标资格的处罚。加强道路保洁扬尘整治,推行冬季干式吸尘保洁作业,同时提高道路保洁洒水频次,主次干道洒水每天至少1次,大风天气不少于2次,有效降低了车辆扬尘。开展了渣土运输车辆治理,查处乱拉乱倒渣土案件380余起,清理污染路面6000余平米。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实施各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0万亩,新建、改造畜禽粪污处理示范工程139个,新改扩建标准化饲养场256个;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化覆盖率达100%。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小麦420万亩,果树15万亩、蔬菜25万亩。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了秸秆反应堆、秸秆食用菌、秸秆沼气、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等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全市沼气用户达21.57万户,建成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50处,建成以沼渣、沼液和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100亩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达到70处。抓好绿色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绿色控害技术面积200多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20%。积极推进“三品”基地建设,新申报“三品”农产品102个,全市“三品”总面积达535万亩。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新建、改造畜禽粪污处理示范工程139个,新改扩建标准化饲养场256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90个,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289个。加强城乡环卫工作,确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垃圾收集和转运已成常态化,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化覆盖率达100%。 记者付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