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国内国际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记者 陈文 白天,走进新落成的潍坊图书馆或社区书屋、农民书屋,享受书香阵阵;傍晚,到绿树成阴的沿河公园散步,或走进人民广场、社区广场,吹拉弹唱,舞影婆娑中总有你的一席之地。入夜,来到潍坊大剧院看场高水平演出,为新的一天补充精神能量……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文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彰显文化魅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一件件文化热点事件奏起了2013年文化潍坊的魅力交响。潍坊的文化活力持续迸发,潍坊魅力借助文化力量得以陆续绽放。 第三届中国画节·第六届文展会 再创辉煌 2013年4月21日到25日,第三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六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人们的目光。五天里共有42万人次到现场进行参观,总交易额达到9.3亿元,其中第三届中国画节的书画交易额达到了8.63亿元。 据统计,首届画节参观人次13.4万人次,交易额4.98亿元;第二届是18.5万人次,交易额5.27亿元,组组数字令人振奋。 中国画节激活了人们对中国画艺术的追求,并按下了市场化办节的启动器,催生出火爆的书画交易市场,以其巨大的艺术聚集力呈现着潍坊文化的力量和大美。 “中国画都”成我市“烫金名片” 2013年4月21日上午9时,是潍坊人永远铭记于心的时刻。第三届中国画节暨中国(潍坊)第六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开幕式上,在人们满眼的期待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曙光和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轻轻揭开“中国画都山东潍坊”牌匾上的红纱——“中国画都”正式诞生,从而标志着唯一一个以中国画命名的城市,从此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绽放出艺术的光芒。 从此,中国画与潍坊的名字结合在了一起,“中国画都”与“世界风筝都”一同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两张文化名片。风筝和中国画,也从此成为这个城市跨越发展的两只金色翅膀。
我市荣膺山东首批 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3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潍坊市、诸城市分别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级和县级名单;青州市的借助文化行业协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安丘市的幸福文化“大合唱”工程两个项目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又一新成果。 近年来,潍坊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纷呈:各级博物馆和图书馆免费开放,农村书屋将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社区和街道文化活动提升了城镇化水平,浸润了人们的心灵。而我市正在逐步构建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服务一流、机制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共同建设潍坊人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市画廊协会成立 2013年12月30日,潍坊市的画廊有了自己的协会组织——潍坊市画廊协会正式成立。在全市140多家画廊负责人的掌声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和潍坊市政协主席崔建平为画廊协会揭牌。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发展,潍坊画廊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潍坊画廊经营单位近千家,专业画廊500余家,年书画交易额过百亿,在全省全国叫响。该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画廊行业自律与交流合作,推动画廊行业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我市圆满完成 “十艺节”演出任务 2013年10月26日,十艺节圆满落幕。一场场顶级的艺术盛宴,在潍坊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热潮。自10月11日“十艺节”开幕的十五天时间里,潍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12场“文华奖”参评剧目、2场外演剧目和11场展演剧目的演出任务,观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我市参赛作品取得佳绩:小品《骆驼石》荣获戏剧类“群星奖”,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荣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实现了潍坊“文华奖”历史性的突破。 节会期间,潍坊还组织举办了“欢乐十艺节·幸福潍坊人”广场舞大赛、曲艺专场表演等一系列十艺节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围绕“十艺节”的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潍坊市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志着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对今后文化事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潍坊大剧院首迎客 位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潍坊大剧院及音乐厅随着“十艺节”的脚步,第一次面向潍坊市民开放。随后,这个代表着潍坊当地最高级别的文化艺术殿堂将为潍坊市民每年奉献100多场高质量的各类艺术演出,其中包含交响乐、芭蕾舞、歌舞剧、音乐剧、话剧、儿童剧、魔术杂技等,潍坊市民在家门口也能看到世界级水平的演出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