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更多有机鱼“游”上市民餐桌 |
峡山区探索渔业资源管理新路径 |
|
本报讯 (记者王学元 通讯员于宗涛 宋晓)“真没想到,在市里也能吃上这美味的峡山野生有机鱼了。”峡山区在潍坊市设立了野生有机鱼直销处,让有机鱼“游”上了更多市民的餐桌。2013年以来,峡山区创新渔业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完善体制明确职责,优化渔业资源管理秩序,改善环湖生态文明程度,走出了一条合理保护、有效利用生态资源的路子。 着眼发展大局,完善体制明确职责。该区着眼于地处蓝黄“两区”重要水源地和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实际,完善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成立管理团队,实行渔船集体化管理,统一捕捞、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强化渔业执法,成立综合执法大队,统一管理,实时巡逻。实现一体化管理,政府利用渔业收入发展库区经济和公益事业,变渔业资源被少数人占用为库区移民均享受到渔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打造了一条养殖、捕捞、销售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着力保护生态,打造碧水蓝天环境。峡山区坚持以湖为主、全面修复、有效管理的原则,实施库区资源一体化管理,确保水源地更安全。实施净水工程,增殖放流滤食性鱼苗6900万尾,打造三河汇流5万亩的生态湿地公园,建成环湖围网和视频监控工程,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到Ⅱ类标准;实施环湖整治,明确规定水库上游禁止建设项目,关停“三区两线”范围内矿山企业6家,使峡山真正碧水蓝天。 着手资源共享,挖掘渔业效益。该区从细处着手,抓住湖内盛产几十种野生淡水鱼类、年产量6000吨以上的实际,2013年认证完成了7种有机鱼,认证水域22.6万亩,成为江北最大的野生有机鱼生产基地。至此,以粮、肉、菜、果等有机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又新添加了渔业,成就了峡山区有机品牌的强大阵容。挖掘产业链条,通过打造一条养殖、捕捞、销售和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发挥最大的惠民效益,投资1.5亿元,建设野生鱼体验公园项目,打造集吃鱼、赏鱼、钓鱼、渔业科普宣传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旅游服务项目。2013年以来,该区以保障天然水不污染、有机鱼产业更健康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渔业市场,打响峡山有机鱼品牌,实现渔业效益最大化。2013年10月份,该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银鱼捕捞工作,此次捕捞共有460只渔船参与,共计捕捞银鱼57万斤,增加农民收入300余万元。 《决定》摘要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