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 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致国产剧:请无限接近我们的真实
我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孟京辉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即将来潍上演
曹云金:每个相声演员的内心都有一座小剧场
“一生一世”之恋
2014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一世”之恋
  钱钟书与杨绛
  钱学森与蒋英
  周培源与王蒂澂
  冰心与吴文藻



  现代社会浮躁而又迷茫的人们,相对于旧时“一生一世”的爱情也都十分渴望。2013年1月4日,2014年1月3日,结婚领证的人不断冲破历史纪录,就是为了这“一生一世”的谐音。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那个散发着历史香气的时代,钱学森与蒋英,钱钟书与杨绛,周培源与王蒂澂、冰心与吴文藻……这些才子佳人,都是恩爱一生,举案齐眉,而且充满浪漫。
◆钱钟书与杨绛 可遇而不可求的传奇情缘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应了这句话。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一段传奇情缘就此萌发……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这让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十分高兴,催他赶紧写,为了节省开支,她还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生火做饭样样都来,还偶尔不小心切破手指……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其实,《围城》是在上海沦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因为有爱、有家,生活的苦楚并没有折损钱钟书事业的辉煌。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清华相遇、才子佳人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钱学森与蒋英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这样的女高音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蒋英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钱蒋两家本是世交,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蒋英也前往德国学钢琴。当蒋英的父亲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动人的身影打动了这颗赤子之心。
  1947年农历七月初七,钱学森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9月26日,两人赴美国波士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的大三角钢琴。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国当时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此后,美国政府将钱学森软禁在美国加州的特米那岛上长达5年之久,他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那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研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蒋英也在演唱艺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周培源与王蒂澂 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
  “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
          ——周培源
  他是周培源,留学欧洲,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量子力学研究,27岁便任教于清华。
  她是王蒂澂,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公认的“校花”。一次偶然的朋友聚会,让两人浪漫相遇。
  她素来是大方率真的人,他也素来随和开朗,他和她的爱情潜滋暗长,弥久愈深。1932年6月18日,他和她在北平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清华校长梅贻琦亲自主持了婚礼,婚后,王蒂澂去了清华附中教书,他们共同居住在清华新南院。晚饭后,两人总相携出门散步,渐落的夕阳下,他们并肩而行的背影,亦是清华园一道绝佳风景。婚后的三年里,两个可爱的女儿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然而就在这时,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当时医学不发达,得了肺结核和得了绝症差不多。
  因为肺结核有传染性,她需要与家人隔离,于是,他把她送到了香山眼镜湖边的疗养院。那一年,他除了上课和探病,还需照顾两个幼小的女儿。可是,他从来没有一次耽误过周日的探视。从清华到香山,当时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土路相连,他骑着自行车,往返五十里,风雨无阻。
  解放后,他被调入北大,举家搬入北大燕南园。据说,王蒂澂习惯迟起,每天早晨,周培源都会在她醒来时,和王蒂澂说:“我爱你。”她不幸得了大病,他每天早上都会在床边问她:“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别怕困难,多活动……我爱你,六十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那一年,她已经八十岁了,他也已年逾九十,他们都老了。可他和她,经历了那么多,战乱、疾病、贫穷、富贵……却始终在一起。

◆冰心与吴文藻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冷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冰心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
  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自己至亲的父母和三个弟弟,只身登上了邮轮“约克逊”号,前往美国留学。出国前夕,她接到昔日贝满中学的老同学吴搂梅从美国来信,说她弟弟吴卓是这一届的清华毕业生,也要与冰心同船前往美国留学,嘱咐她在船上予以关照。冰心登上“约克逊”号的第二天,就叫同学许地山去清华男同学的船舱找吴卓。不一会,许地山就将他误认为是吴卓的吴文藻带到了冰心的面前。一问,方知找错了人。相逢即朋友,何况又同去美国留学,于是,他们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
  1925年的夏天,冰心来到坐落在纽约东部康乃尔大学暑期学校补习法语。使她惊喜不已的是,吴文藻为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也来此补习法语。他们每当求学之余便结伴在林中散步,此时,他们已通信两年,彼此的感情已非常深厚,吴文藻经过慎重考虑,在湖上划船时向冰心表白了他想与她结为百年之好的意愿。
  恋爱中的时间转瞬即逝,冰心与吴文藻暑假补习在不经意间结束了。虽然他们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就读,但业以滋生的爱情之树却与日俱增。
  1929年2月,吴文藻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马上到上海拜见了冰心父母。两位开明的老人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也很喜欢吴文藻的博学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同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婚礼。
  民国的才女们要么短命,要么一生情路婚姻坎坷,而冰心似乎是个例外。“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验证着她与吴文藻五十六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情缘。          宗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