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林峰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市委、市政府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全市投入资金22.32亿元,使全市城市建成区之外的9325个村庄全部实现了饮水安全。 我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学发展考核“一票否决”内容。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底考评奖惩”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我市研究确立了具有鲜明潍坊特色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体系、专业化公司化运营体系、便民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建管新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体制初步建成。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均成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和水质检测中心。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人口64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4.6%。对无法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的713个山区村庄,建成了649处小型单村、联村工程,全部安装了消毒或水处理设备。 经过艰苦奋战,全市基本建立起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体系、运营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一个供水规模大、行政监管严、运行机制活、管理服务好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彻底解决了高氟、苦咸、水污染、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水质安全问题,解决了由于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等严重影响着群众正常生活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