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金 今年,对于市台办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上奋力勇攀的一年。长期以来,市台办立足加强潍台两地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潍台各项产业互补优势,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创建机制,深化推进潍台产业全面交流合作,开启了两地全方位合作交流大格局。 如今,市台办还将继续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围绕对台工作和全市转型发展大局,以办好第20届鲁台会为统领,全面深化潍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新贡献。 夯实基础,稳步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对台工作,市委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全市对台工作进行部署,全面推进潍台各领域交流合作。市政府建立对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多部门紧密合作下,形成了以台办牵头、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对台工作大格局。 坚持常态筹备、务实办会,第19届鲁台会取得圆满成功,不仅促成了多项合作项目落地开花,更让我市对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去年,全市新批台资项目10个,增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台资1.61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位。4家潍资企业入岛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潍台双向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3家台资企业落户滨海,服务突破滨海战略成效显著。齐鲁台湾城获批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潍台互设“潍坊民间创意文化馆”和“台湾文化艺术馆”,继鲁台教育交流中心后,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落户潍坊。其中,我市8项交流活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交流项目,5项活动列入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数量居全省和全国“双第一”。 “莫言家乡·魅力潍坊”专题宣传被国台办评为优秀入岛宣传项目,《两岸一家人》成为山东省地市级唯一获省文化厅批准发行的涉台刊物,潍坊被列入中时传媒“城市100”入岛宣传专项,宣传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十余家台湾媒体应邀来潍采访,潍坊声音不断入岛、落地、进心,在岛内树立了沿海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新形象。 深化合作,更高起点更高定位 2014年,市台办立足本职,以鲁台经贸洽谈会为平台,以对台大招商招大商、引进对台合作项目推动潍坊全面发展为重点,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坚持“高端、务实、简约、持续”办会原则和“转型承接、高端引领、展会一体”办会思路,务实办好第20届鲁台会。以台商大会为统领,以打造两岸现代服务贸易示范区为主题,围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健康产业及绿色食品等对台合作重点举办活动,将经贸、文化、科技、人才交流合作贯穿于常态筹备全过程,推动潍台全方位对接合作。 办好优秀交流活动,创新举办文创产业交流会,提升交流参访质量和效益,重点推动上层联络、科技交流合作。提升潍坊文化在岛内影响力,举办“潍坊·台中城市交流会”,赴台举办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启动“潍坊民间创意文化馆”和“台湾生活体验馆”。推进功能中心建设,用好鲁台教育交流中心、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争取鲁台文化创意中心落户潍坊。 深度融合,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深度实施“高端优质台资项目引进工程”,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重点区域合作,以滨海区、高新区、齐鲁台湾城、中国食品谷为重点,引导广大台商参与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区域开发建设。加强与台湾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深化对台招才引智。推动潍台双向经贸合作,组织开展“潍台大企业家交流年”活动,分批邀请不同领域的台湾工商团体或大企业来潍考察洽谈,组织我市知名企业赴台参加相关活动。 鼓励潍资企业入岛投资兴业,鼓励两地企业开展相互持股、技术开发、共创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模式。着力推进对台经贸转调创,鼓励我市大企业学习复制台湾经验,提升我市文创产业、现代农业、海洋科技、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以齐鲁台湾城为重点平台,探索共建两岸产业合作功能区、示范区;办好各类涉台展示展销会,扩大潍台贸易,拉动产业合作。支持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围绕各自产业特色入岛和赴台资集中地区举办招商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