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鸢高翔 情牵两岸 |
——第七届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聚焦 |
|
□本报记者 王金 4月19日,第七届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在我市拉开帷幕,此次前来参观的观察团成员由来自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磐石中学、台南玉井工商、丰原高商、育民工家职业学校、苗栗县社区大学等60名风筝爱好者组成,他们将与本地师生进行为期6天的交流活动。期间观察团成员近距离体验、感受潍坊风筝文化,并与潍坊有关学校、单位展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 风筝畅游蓝天 银线连接友谊 4月19日上午,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人潮涌动,欢声笑语。此时,海峡两岸风筝文化观察团的观察员们也随着人潮来到了放飞现场,与市民一同畅游在风筝的海洋。 放飞现场,观察团的30名学生最为活跃,他们都拿着自己扎制的风筝迎风放飞,欢声笑语飘荡在放飞场上。一位名叫昊煜的台湾小朋友抬着头细数天上的风筝,眼睛里充满了惊喜。他告诉记者,台湾虽然也有不少人放风筝,可是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样式各异的风筝。“一只风筝竟然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放飞,这也太酷啦。”他感叹道。 漫天飞舞的风筝不仅让孩子们面对天空五彩缤纷的风筝啧啧称赞,就连观察团的大人也对这大规模的风筝放飞竖起大拇指。来自台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台南是台湾的农业产区,当地人也放风筝,但他们也仅仅是放飞一些造型简单的风筝。“来到风筝都让我们对风筝有了新的认识,风筝放飞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番与众不同的感觉,这里不仅人人放风筝,不少市民还能自己扎制风筝,不愧是风筝的故乡。”他说。 观察团参观放飞期间,不少台湾友人和潍坊市民聊得火热,话题大都涉及风筝的放飞技巧、扎制工艺以及本地文化风俗之类。天空的风筝渐渐飞高,台湾友人与潍坊市民的距离越聊越近,一根根轻巧的银线牵引着空中的风筝,也将两岸民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牵手走进课堂 青春欢乐相伴 4月19日下午,第七届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暨潍坊市第九届城区中小学生风筝节在潍坊市实验学校拉开序幕。国台办交流局副处长倪泞,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蕙鸿,山东省台办交流处副处长李毅出席活动现场,潍坊市台办主任刘金凤陪同出席该活动。活动着力突出潍坊特色,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交流,坚持务实办会、科学办会的原则,突出活动实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海峡两岸师生文化教育交流上。 当日下午2时,60位观察团成员与我市各学校学生代表齐聚一堂,两岸青少年们在这里开展创意体验、手工艺术制作、风筝扎制、风筝放飞等活动。 缤纷的体验活动和耳目一新的授课方式,让两地的学生们兴致倍增,在风筝扎制课上,潍坊的一位小朋友与台湾的一位小朋友在风筝骨架绑线上进行着认真的探讨,其中一位认为绑线应该是十字形才结实,而另一位却觉得交叉形更好。两个人实在决定不下谁的方式更好,便决定各自使用自己的办法做一只风筝试飞。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两个学生有了更多深入了解和交流的机会,制作过程中,他们相互介绍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最后还互相留下了电子邮箱,希望以后能保持联系。 这项活动不仅让两地的学生学到了风筝扎制的基本技巧,更让他们在互动中牵起了双手成为了朋友,在交流中互相了解,让心走得更近。 交流增进了解 文化两地开花 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已经在我市成功举办七届,活动的开展,可谓年年有新意,届届有看点。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给潍台两地人民创造了更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市台办主任刘金凤告诉记者,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让潍台两地民众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两地文化得到了深入交流,同时还起到了推介潍坊,提升潍坊城市形象的作用。 一位参加活动的台湾学生告诉记者:“等这次活动结束回到台湾,我一定会把潍坊的纪念品带到学校展示给我的同学,也让我的同学们更加了解潍坊文化。 有了解才会有沟通,进而合作发展,风筝文化正是建立起了这样一座了解、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刘金凤说:“潍台两地的携手发展更多地建立在了解、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上,此次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交流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风筝和文化,更多的是两地民众之间的感情,是两地携手发展的新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