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风筝会特刊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年来,青州市大力倡导发展特色农业,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破山区、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步伐,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该市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举措,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全市三农工作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花卉产业“转调创” 11.8万亩的花卉种植面积,163个花木生产专业村,11万花卉从业人员,69亿元的年花木交易额,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中心之一,山东省青州市将花卉作为主导产业,通过企业转型、科技创新和规模化扩张,实现了花卉产业的“转调创”。 引导企业转型中求发展。该市积极引导花卉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种苗研发型企业转型,奥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植物航天育种育苗中心基地,科隆园艺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飘香蝴蝶兰”新品种,绿圣兰业公司的兰花研究所组培室已建成投入组培生产。引导具有研发能力和发展后劲的花卉企业向现代花卉企业转型,按照向种苗研发型企业倾斜的原则,将上级扶持资金用于企业加快花卉新品种研发,并将此做为一种向现代花卉产业转型的导向,不断加大力度,引吸更多现有花卉企业转型。引导现有花卉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结合新花卉市场建设,积极推动花卉电子商务发展。 规模化提质增效。该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聚集的思路,对花卉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并将花卉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促进了花卉产业的经营规模。目前,青州市正在着力打造高档花卉生产区、高档盆景发展区、花卉旅游观光区、高档花卉种植区、花卉发展实验区等五大特色片区。此外,青州市还积极培育和扶持花卉龙头企业,通过花卉企业的示范带动,提升了花卉产业整体水平和质量。据统计,全市已拥有省市级花卉龙头企业90余家,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花卉企业100余家。 “科技芯”提升竞争力。该市全面加快科技、人才和花卉学院“三个体系”建设,依托重点花卉种植基地项目吸引3名硕士、1名博士、2名专家到青州工作,完成10个花卉科研机构建设。引导与国内花卉重点企业、研发机构交流合作,奥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6个红掌新品种进行组培生产。同时,依托花卉学院做好花农、花卉科技人员培训,以提高花卉企业家境界水平,培养一批“带头发展、带头致富、带头示范、带头服务”的花卉企业家人才。 花卉市场“风向标” 草花产量全国第一,蝴蝶兰产销量全国第一,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品种的花卉产销量也位居国内前列……青州的价格、储量和销售等“指数”,对全国花卉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 建设国内最大的交易平台。第13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暨第7届山东省花卉交易会举行前夕,该市在中国北方花木交易中心规划设置了4.2万平方米的展示区和交易区,其中展示区约有2.2万平方米,规模宏大,青州花卉之精彩一览无余。近年来,青州不断加强花卉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了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室内花卉批发交易市场——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在该交易中心内,就有800余家花卉经营户,集中了3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卉品种。此外,该市还投资20亿元建设了集花卉苗木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及金融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占地1600亩的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交易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花卉交易市场。 培育全国最大的草花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现种植面积达11.8万亩,有花木生产专业村163个、从业人员11万人。黄楼街道是青州花卉的生产和集散中心,是全国最大的草花生产基地,目前该街道草花年产量超过4亿株,涵盖了鸡冠、牵牛、月季等20多个品种,占全国生产量的70%。青州市志明花卉园经理刘志明说:“青州草花种植面积大,每平方米种植密度在80到100株,每株成本一毛钱左右,运到天津也就三四毛,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除草花等低档花,青州对花卉市场的蝴蝶兰等高档花也同样掌控了话语权。青州市花卉产业局工作人员尹德波告诉记者,目前该市蝴蝶兰的年产量500多万株,年营销量超过600万株,占据全国市场的60%左右。 科研水平全国领先。为不断提高花卉科研水平,青州联合本地企业成立花卉研究所、青州市黄楼街道花卉苗木专家工作站等10个科研机构,组建了国内首家国家级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花卉集团与青州花卉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依托花卉创业园建设占地500亩的青州市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开展凤梨、红掌、蝴蝶兰、杂交兰等高档花卉种苗的研发繁育和推广工作。在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式上,该市被命名表彰为“中国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县市之一。此外,成功研发出“青州仙子兰”、“飘香蝴蝶兰”新品种,结束了该市没有自主产权的花卉品种历史。 发展特色农业“土生金” 在青州市省级生态示范村——乖场村,有一座新建的生态示范园。201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零零散散的小块农田,农民靠天吃饭,分户种植粮食。而现在,这里已经变成拥有320亩土地,62个拱棚、6个高温大棚的标准化有机农业示范园。示范园负责人姜立新介绍,这里的蔬菜“吃”的是富含有机质的麻糁和沼渣,“喝”的是280米的深井水,“住”的是防虫保温的“蚊帐”,还有专职的农技人员“伺候”。享受如此待遇的有机蔬菜价格不菲,刚刚收获上市的韭菜可以卖到58元一斤。 据统计,该市通过有机认证有效期内企业10家,面积1.6万亩,品牌数量89个,有机农业成为促进青州农业产业化、引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潮流。而这只是青州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该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市抓示范区、镇抓示范园、村抓示范点的运作措施,加强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建成九州农庄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4处,各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推广应用循环生态种植模式,配备视频网络监控系统、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黄蓝板,栽植蓖麻等避虫源植物隔离带,通过了国家有机或绿色食品认证,做到了规范化管理。今年,该市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发展高山蔬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青州市利用西南山区荒坡面积大、土质丰厚、远离工业污染、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地理优势,大力推广高山旱作蔬菜栽培技术,走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包装销售、合作社负责生产和质量的路子,在王坟镇建设高山番茄示范基地1处,带动发展高山蔬菜1万亩。 生态循环农业稳步推进,2013年底该市争取“山东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资金300万元,今年将要建设4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共3000亩和生物反应堆2500亩,新建2处镇级沼气区域服务站和10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推广5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每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发布病虫情报6期,培训统防员325人,统防面积12万亩;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发展秸秆食用菌、秸秆反应堆、秸秆沼气等。 专业合作社富百姓 近年来,青州市积极创新农村经济体制,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和机制,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截至目前,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46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60家,流转土地面积4.1万亩,社员8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0家。入社社员7.2万余户,农民入社率达到36%。 加强引导,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早在2006年青州市政府就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同时在财力并不富足的情况下,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以奖代扶。积极依托产业优势,鼓励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农技人员、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村级基层组织、乡镇基层站所等各类有特长的主体利用生产、加工、经营、技术、品牌等优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发展合作社的格局。 优质服务,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有关涉农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农经部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交流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2013年市镇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次,直接受训近1000人次。工商部门采取登记不验资、不收费、不年检、不罚款等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通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并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办理注册登记。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信贷支持等方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采取大棚产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方式,几年来共为1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6亿元,用于支持合作社发展。 突出重点,着力打造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该市重点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规范完善的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围绕主导特色和优势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9家。在优势产业区域引导同行业、同类型、同区域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成立于2010年4月份的潍坊然中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山东省首家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联合社,由青州和周边县市15家特色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联合社成立后,积极筹建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和销售中心,把各专业合作社的特色产品组织起来,互通互补、互利共赢。 刘振州 王新杰 史海莹文/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