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筝会特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风筝会特刊
 
标题导航
青州:重民生办实事 增进人民福祉
2014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重民生办实事 增进人民福祉
  ▲北城公园
  ▲城市中的森林——南阳河绿地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
  ▲青州市民在自行车绿道上骑行公共自行车
  ▲城乡学生坐上家校直通车



  近年来,青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问题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诉求,注重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三八六”环保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和乡村道路网化建设。
环卫下乡改村貌
  在弥河镇赤涧村,每天一早,村民都把家中的生活垃圾投放到村内的垃圾箱,镇上的垃圾收集车会及时将这些垃圾收走。垃圾处理不再是村民的棘手事儿,村庄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对于环境卫生的改观,村民们众口一词,有了垃圾箱,人人都养成了有垃圾都往垃圾箱里放的良好习惯,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多了,而且现在有专门管理的,打扫得挺干净,街道挺亮堂,比以前确实漂亮多了,看着心里也舒服。
  在青州,告别脏乱状况的不止赤涧村。近年来,青州市已累计投资83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初步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置体系,全市1058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了100%,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格局。青州建立健全例会、督查、考核制度,坚持每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一月一通报,协调解决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精细化”监管。质量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生命。实施精细化作业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州先后投资5420万元购置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设备及基础设施,各镇(街道、开发区)累计投资2880万元,用于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目前,全市已建立13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88辆垃圾收集车,配备生活垃圾收集箱12916个,建设垃圾池2135座,聘保洁员2715人,实现了街道有专人保洁,垃圾有专人专车收集,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善。
  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主动到湖南省的攸县,临近的寿光、昌邑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分类筛选,提出了在青州采用两种方式分区治理的方案,即将镇区及周边、水源地、风景区等列入统一处理区,将平原偏远村、山区镇村等列入分类减量区,推行以村或户为单位将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各镇将两种处理方式划分到了村,划入统一处理区的村庄有659个,划入分类减量区的村庄有388个(占总数的37%)。分类减量区的垃圾减量可达到30%左右,大大节省了运行成本,缓解了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库容压力,加快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度。
荒山绿化增绿色
  青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种树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自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大规模荒山造林工程,通过“制订实施方案,确定造林重点;政府公开招标,专业施工监理;主管部门包靠,财政全程评审”的运作方式开展全民植树、全域绿化、全年造林,全力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四年来青州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增加荒山造林20.5万亩,栽植侧柏、黄栌、香椿、核桃、扁桃等树木4100万株,完成宜林荒山绿化总任务的80%,基本完成了西南山区风景区周边、主干道两侧、水源地及河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美化任务。
  青州的植树造林,不只是植树节的特有活动,而是一年四季季季不断。冬春季节以绿化美化为主题,全力开展荒山绿化美化工程、农田林网道路绿化美化工程、村镇绿化美化工程、水系绿化美化工程四大绿化重点工程。仅今年春季就完成造林1.15万亩,林网道路绿化305公里,全市6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潍坊绿化示范标准。雨季降水多,则适时推出荒山生态绿化主题,把造林战场逐步向深山、远山推进,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做好生态与产业的结合文章。
  政府扶持,种树有劲。他们把宜林荒山作为国土绿化主战场,采取市级招标造林、镇级成片造林、社会经济组织造林等多种模式,每年青州市财政都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确保每年绿化荒山5万亩以上。其中,市级工程招标造林,实行“政府公开招标、专业施工监理、责任单位全程监督”的机制,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分三个年度验收拨款;镇级成片造林,市财政实行每亩补助300元的以奖代补政策,分两个年度验收,据实分期兑现补助资金;社会经济组织造林,采取对荒山生态造林5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列入镇级造林补助范围,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山区生态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为确保造林质量,青州市坚持适地适树,应用乡土优良树种和优质壮苗,注重营造混交林。坚持栽管并重,搞好林木抚育管护,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一片、成一片。同时,成立了国土绿化联合验收组,采取GPS现场测量和卫星图片勾绘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验收,按照任务完成率、造林质量等全市排名通报,作为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兑现以奖代补政策的重要依据。随着荒山造林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青州的绿色也愈发浓烈。片片绿色相连、绿树环绕村庄的生态美景逐步显现,漫山的绿色改善着生态环境,扮靓了城乡大地,成为青州的一笔宝贵财富。
道路畅通助发展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尤其下雨天,自行车不敢骑,轿车不敢开,实在没法走。而且我们花农卖花很受影响。”近日,在黄楼街道潘村,花农杨万军告诉记者:“村里修路以后,路平了,道宽了,大家伙儿出入要方便多了,来买花的人也多了。我们老百姓是直接受益了。”
  去年以来,青州把镇村道路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大投入,科学组织施工,建设改造镇村道路346公里,极大改善了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潘村就是去年全市镇村路网建设中受益的村庄之一。如今,该村1000多米长的出村路已全部进行了硬化,路面宽敞整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场景不复存在。
  与黄楼街道潘村一样,弥河镇张家村在去年镇村道路建设中,广大村民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开展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美化工程,让这个昔日里“脏乱差”严重的小山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位村民说:“路修好了,不仅出行方便了,孩子还能在街上玩,滑冰的、打扑克的,晚上还有跳舞的,真好啊!”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兴宝反映说:“路上都安上了路灯、摄像头,排水沟无论是地下的还是明管都很通畅,村里的老少爷们非常满足。”
  针对镇村道路破损严重、群众出行难的实际,近两年,青州实施了新一轮农村道路大修改造,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村道路建设实施意见》,对乡道每公里补助50万元、村道每公里补助20万元,对镇村道路建设由市财政实施大量补助,极大地调动起乡镇街道开展镇村道路改造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镇村道路建设全面开花。
  2013年,市政府将建设镇村道路200公里以上列为“为群众办好的10件民生实事”之一,共完成镇村道路346公里,其中乡道73公里、村道273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5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积极主动对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青州成功列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单位,获得上级无偿补助资金1.35亿元,受益村庄覆盖全市。这对于进一步提高青州农村公路网化密度和通达深度,彻底解决村级“断头路”问题,实现村与村之间的必要通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青州市交通运输局质监站站长刘泽义介绍:青州将今年作为网化示范县工程攻坚年,网化工程也列入2014年要为民办好的15件民生实事,根据计划将建设400多公里。
  路修好了,桥架通了,管养成为当务之急。在抓好道路建设的同时,青州注重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出台相关制度,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建养并重。制定出台了《青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青州市镇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职责,完善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乡村道路一体管、专用道路由用路单位管”的管理养护体制。在全市分片区设立了五个管养中心,负责辖区内所有县道的养护管理,各镇、街办、开发区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按规定配备养护人员,逐步把镇村道路养护管理纳入正规化、日常化的轨道,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和“镇镇建起养护站、村村都有养护员”的目标。加强对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监督考核,在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的同时,加强路政管理和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强化路域治理和路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涉路违法案件,实现了农村公路“绿、安、畅、美”的建设目标。
水域治理暖民心
  夜色初上,华灯齐放之时,修葺一新的南阳河,犹如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横系在青州城腰间。造型别致的路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或明或暗,争相辉映;潺潺河水在灯光映射下,不时变换着颜色,灯光与水影交织,流光溢彩,如入仙境。经过生态治理的南阳河水清树茂景美,成为市民漫步休憩的又一绝佳场所。2013年,青州坚持城乡联动、部门协作,组织实施了消灭污水直排、河道生态修复等生态环保战役,力争两年内实现市域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消灭污水直排,实现污水“全收集治理、全湿地净化、全循环回用”,再现一城清水。
  雨污实现分流,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青州市城区排水设施多数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雨污合流管道,雨污合流易导致污水流入河道,而且夏季汛期经常发生污水外溢,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自2009年开始,青州市协调各职能部门,将雨污分流建设与市政建设、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开始大规模铺设雨污分流管道,将老旧管道作为雨水管道,新铺设的管道作为污水管道,并对城区污水主次干管进行查漏补缺,逐步解决雨污合流问题。到目前为止,青州已投入资金3亿多元,共敷设雨、污水排水主支管网679公里,其中新建污水管网257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7%。
  污水全面处理推向镇、街道。“三八六”环保行动开展以来,青州专门成立了行动协调推进委员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将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组织技术人员到沂源、沂水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及时主动地为有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镇、街道提供治理信息、技术、政策服务,加强协调调度,全力以赴打好消灭污水直排战役。目前,两个青州市市级污水处理厂前期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谭坊、益都、王坟等7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已于2013年10月底前全部动工,今年6月底前将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河道生态修复,打造湿地公园。该市结合“三八六”环保行动的实施,进一步高标准抓好弥河、南阳河、北阳河生态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河道生态补水、水质生物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体环境质量。同时,结合河流湿地的环境特性、资源特点和生态状况,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高标准制订湿地保护与湿地修复规划,加快推进弥河上下游段、南阳河、北阳河生态湿地建设,恢复河道自净能力,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经过湿地处理。
   刘振州 王新杰 潘伟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