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廷刚 孙克义 “我争取再活五年,每年资助五六个孩子,争取帮到100个。”近日,当谈到自己的壮志雄心,郎丰振显得格外劲头十足,“到时候能够看着100个孩子高高兴兴上大学,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此时,他刚刚化疗完一个疗程。郎丰振,这位年逾八十的白芳礼式的老人,在安丘家喻户晓。不幸的是,今年2月份,“慈善老人”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 病,痛在老人身上。但郎丰振坦然面对,“愉快面对、愉快治病,争取早治好了,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我现在一边休息,一边和孩子们接触。他们身上那种人穷志不短、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我来说就是一副良药,给我以深深的鼓励,鼓励我战胜病痛,鼓励我更好地活着去帮助贫困孩子。” 病,也痛在大家心里。安丘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李国花眼噙泪花告诉记者,“出院回家第二天,郎大爷就骑着电动车来到慈善总会,找到我,跟我说‘我归队’……” 这是慈善队伍的一位老战士。从1986年起,他就从未间断资助学生,退休后更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到了支教助学上。在老伴拥护、子女支持下,他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共捐出10余万元资助了65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其中39名已大学毕业,有的出国留学深造、有的考上了国家公务员、有的从事翻译工作……看到他们一个个事业有成、一路上进,郎丰振很知足,“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出息,我觉得没白付出。我很有成就感,这条路我走得很对。” 洒播一路灿烂阳光,收获漫天闪烁星光。阳光不仅温暖了孩子们前进的身影,更抚育了他们心田里感恩、向善的种子。他们对老人充满了感恩之情,隔三差五给他寄来信和照片,汇报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生活的喜悦;每到晚上,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从外地打来电话,甜蜜蜜地喊着一声声爷爷,嘘寒问暖。他们对老人充满了关心关爱,哪怕是老人的细微变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因牵挂孩子们,出院第四天,郎丰振就到学校了解大家的情况。“郎爷爷,你怎么瘦了?”“我在减肥。”一问一答反映出了爷孙间的感情,他们真正融为了一家人。 滴水爱心,荡起接天涟漪。郎丰振的善行义举,形成了巨大的涟漪效应,涌起了爱心友善的蓬勃正能量。 李国花告诉我们,得知老人住院,她带了3000元慰问金专门去看望。可老人当场就把这3000元捐给部分即将参加高考的贫困学生,“把这些钱分给几个即将高考的穷孩子,让他们买点菜吃,我觉得更有意义。” 大爱也是提醒。李国花赶紧跟安丘市教育部门联系,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间进行摸底排查,对200多名家庭困难的高三学生每人给予200元资助。 “这么多年来,每次与郎老接触,我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与郎丰振相处多年的义工老夏如是说。短短几年间,在郎丰振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安丘慈善义工已发展到数百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