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金 有人用“任意挥毫神自归”来形容画家对于自身画迹的心路历程,而如今这句话放到侯为觉身上也并不为过。这是一种无法伪饰的反映,更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经历的独到理解。 从侯为觉的琥珀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用一种不同的视角和思维,让原本模糊单调的对象在他的刀下尽显从容娴雅。仔细品读他的琥珀雕琢,让人们不禁有种脱离繁华喧嚣,顿悟人生之感。 兼容并包衷情雕塑 1978年出生于高密的侯为觉粗犷不失细腻、朴实内含率真,一眼看去就是个地道的高密汉子。侯为觉受父辈影响自幼喜好绘画,尤其是对雕塑十分偏好。 7岁开始,侯为觉就开始学习绘画,其中不乏素描、色彩等,但是令他神往不已的,还是用刻刀在用剩下的粉笔头上雕刻自己喜欢的物件。 当记者问起为何偏偏就对雕塑如此痴迷时,他回答说:“绘画依旧是在二维的空间内虚构三维的世界,这种艺术在我看来表现力依然不够强烈,唯独雕塑是在三维的空间里塑造三维的世界,不仅‘兼容并包’,更有两者所无法比拟的魅力。”他告诉记者,虽然绘画艺术没有雕塑那么强烈,但是作为艺术的创作者却必须要掌握它们的各种技艺。也正是雕塑的突出性,取前者之长的独特性,才让侯为觉觉得这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 侯为觉钻研艺术二十余年,通过二十几年的技巧积累,看他的琥珀作品第一印象就是酣畅中寓严谨,法度中有自然、耐读耐看。这正应了那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让雕塑结缘琥珀 在侯为觉的记忆里,初中时期的他自己琢磨着用翻模技术尝试雕塑铜奔马,虽然在倒模时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意外,但如今看来,这仍然是一件让他满意的作品。 对艺术的追求让他顺利考取了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可以说,这所学院象征着俄罗斯最顶级的雕塑艺术巅峰。也正是来到了异国他乡,机缘巧合中,侯为觉接触到了琥珀的魅力。 他告诉记者,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作为波罗的海琥珀的重要产区,让他有丰富的机会与之亲密接触。不同于中国的是,那里产量大而且信息通达。侯为觉一接触到这种诞生于千万年前的小玩意儿便钟情于它一发不可收拾,常常奔走于当地的跳蚤市场“淘宝”。 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一奢侈“嗜好”,他常常打多份工,不仅要赚取学费与生活费,还要满足自己“嗜好”的开支。 雕塑与雕刻本是一家,侯为觉用一种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技艺雕刻琥珀,一时间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琥珀玩家。“第一块入手的琥珀是我花了几个月的薪水换来的,我在家琢磨了好几天才决定下刀的。”他告诉记者。最后,他将那块琥珀雕刻成了貔貅,虽然西方人都不理解,不过,这块琥珀作为东方文化的产物也受到了不少俄罗斯人的关注。 将最有价值的文化留存 如今,侯为觉已经在高密开设了自己的琥珀专营店,名为“天工”二字。他拒绝了北、上、广的多数人邀请,执意回到家乡。已经拥有一级加里宁格勒筛矿权的他,一年里还要经常奔走矿区亲自选矿。 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坚持干一行着实很累,但现在总比求学时要好很多,至少不用每天为了赚钱连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都没有。 在侯为觉心里,他不想当一个典型的商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好,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琥珀和雕塑这两样事了。 他告诉记者,如今琥珀已然在中国开始流行,无论从装饰及药用都能看出琥珀已经越来越热。但是中国百姓对于琥珀鉴赏及学习的资料十分有限,所以不少消费者在这方面要“打眼”、“交学费”。 “玩古玉、玉器、琥珀什么的,不‘交学费’、不‘打眼’是不可能的,但要是有一本能明确指导百姓辨识及鉴赏的专业琥珀书籍,将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侯为觉说。 厚积才能薄发,如今侯为觉认为自己尚处于积存的阶段,但他十分肯定将来要著一本关于琥珀方面的书籍,将最有价值的文化留存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