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也是从严治党、扫除“四风”顽症的内在要求。但批评是否达到触及灵魂、增进团结的目的,能否真正取得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不仅要看广大党员干部愿不愿批评、会不会批评,更要看敢不敢直面批评。 坦诚善意的批评是真心的帮助,是负责任的警醒;是对自己的真正爱护,更是领导、同志、群众的期待和厚望。批评声、质疑声、反对声或许逆耳刺耳,甚至揭了自己的伤疤、捅到了自己的痛处,但如果不敢直面批评,对存在的问题藏着掖着,只会养痈为患;相反,如果消除思想顾虑、正视问题、深刻反省、扎实整改,不但可以纠正错误、补上漏洞,还会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敢于直面批评,真心实意地接受批评,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认真检讨缺点、反思错误,向自己的痛处开刀,这既是获得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 敢于直面批评,虚心接受是前提。推心置腹的批评既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益于完善自我,而敢于直面批评则体现了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宽阔胸怀。因此,只要是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指出问题,只要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进团结地帮助改正,即使批评火辣辣、有偏差,也应端正态度,摆正心态,正确看待,真诚面对,虚心接受,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敢于直面批评,勇于担当是关键。批评揭伤疤、戳痛处,敢于直面批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和修养。必须打消怕这怕那的顾虑和担忧,主动担责,正视问题,严于解剖自己,善于反躬自省,不回避矛盾、不强调理由、不推卸责任,坚决杜绝“蒙混过关”心态和“闯关”思想,切实做到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灵魂不怕痛。 敢于直面批评,自我修正是重点。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改正缺点、完善自我。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查病因,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上认清实质、深挖根源,真正做到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突出问题,以边查边改的行动转变作风,以立改立行的实效取信于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