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80岁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井,祖祖辈辈都说这红板岩打不出水,今天终于打破了这个魔咒,还是政府办法多啊!”面对从出水管喷涌而出的地下水,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80岁的王建荣怀抱着小孙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就是这位老人,在几天前钻机开钻时,还好心相劝工作人员,不要白费力气,这里下去几米就是红板岩,根本就没有水,祖祖辈辈就没打出过一眼有水的井。 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有80个行政村,其中有60个村地下是红板岩。红板岩无水,当地群众世世代代都这么说,所以很少有人再去实践,少数实践的人也以失败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说法。“我在村里承包了50多亩地培育树苗,心想着多花钱也要打成一口井,解决浇水问题。今年春天花了6万多元钱,井打不出水就挖了一个长36米、宽3米、深6米的水窖攒水,可攒的水始终没不到脚脖子,50多亩柳树苗活了没几棵。没办法,只能找政府来解决了。”这是今年4月份,太保屯村民孙洪亮到街道反应情况时说的话。 “有困难找政府。”这是太保庄街道党委、办事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群众的郑重承诺。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显示,打井找水,解决辖区内近10万亩土地收成的问题成为群众的第一需求。 “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街道主要领导对群众的需求做出了这样的回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找井打水就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为打破红板岩这个魔咒,他们先后从济南、高密请来水利专家进行会诊,足迹踏遍了60个村的沟沟坎坎。在认真参考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大胆使用民间流传的土办法,做到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寻找红板岩裂缝。用街道党委书记栾贵城的话说,就是“千办法万办法,找出水来就是好办法。”经过慎重决策,科学定点,在5月20日,街道从高密请来了专业打井队,在西下坡村东试点打下了第一钻,前来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有的疑惑,有的不屑,但更多的还是期盼。40米了,还是滴水未见,失望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48米,终于见水了,人群中发出了一阵欢呼。打到百米,收钻下泵试井,24小时水如泉涌,试点成功,魔咒打破,疑惑、不屑、和期盼都换成了笑脸,街道第一口岩芯井诞生,引来周围村村民羡慕的目光。顺应民意,再接再厉,街道制定出台了“投资百万打百口岩芯井”政策,先后在大石门、太保屯等村打成12口,试水都非常成功,最深的一口井打到了120多米,彻底打破了红板岩打不出水井的魔咒。目前,街道派一名工作人员靠上协调,打井队昼夜作业,预计到秋种开始,百口岩芯井将全部完工。 按照规划,打井结束后,街道再投资400万元,对百口岩芯井按照“三个统一”全部进行设施配套,即统一标准建机井房,统一安装变压器,统一埋设地下电缆和管道,每隔100米留一个出水口,使用权交给各村由专人管理。届时,不但能够彻底解决60个村靠天吃饭的窘境,还为整个街道下步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赵学龙 宋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