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舍标准化 ◆队伍年轻化 ◆机制更完善 本报讯 (记者王向东 通讯员 刘涛)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为确保重点任务工作取得实效,我市立足实际,多方协调,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保证了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不断向前迈进。 市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和新一轮农村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按计划进行。我市制定中心市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计划,启动新一轮全市农村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组织城区学校内部设备补充招标,研究了城区学校塑胶体育运动场地招标事宜,并将校舍标准化建设和城区中小学建设提升工程纳入重点工作项目管理。截至目前,市区中小学建设开工53所学校,完成投资4.06亿元。滨海区、保税区、奎文区已全部开工,坊子区开工率达94%。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开工158所学校,投入资金2.02亿元,在建校舍面积36.64万平方米。全部按计划整体推进市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和农村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实现新突破。以实施全国“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试验项目为契机,着力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破解老龄化严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是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校校新进一名音体美教师计划”,年内计划为608所农村小学每校配备一名急需的艺术或体育专业教师,奎文、昌邑、临朐、高新等10个县市区已将音体美教师指标列入教师招聘计划,先后启动招聘工作。二是启动农村青年教师安居工程,通过在农村镇街驻地集中建设教师公寓、开通教师校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等措施,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教育均衡取得新进展。计划年内全市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教育达到50亿元,新建改扩建民办中小学15所以上,进一步巩固“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局面,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培植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范围。依托全市所有民办优质学校,全面启动按照“1+2”模式,通过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等方式,改造提升公办薄弱学校的帮扶工程。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深化与欧美、港台等地的合作办学,引进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或管理团队来潍办学,办出优质高端教育,带动辐射全市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创造适合百万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这一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政府督导公开化、学校办学专家化、教师聘任校本化、家庭教育普及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考试评价人本化、部门职能服务化等“七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截至目前,一是指导全市初中各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全部开设了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知。二是制定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学籍政策,进行了普高学生和中职学生互转人数摸底统计。三是将“潍坊教育信息港”中小学公共信息平台公开事项由原先的6个栏目增加为“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学校收费、考试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控辍管理招生管理、家长委员会、救助助学、育人制度、家长课程”10个栏目,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公开严格执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制度,规范学校管理,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教育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