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女士于2011年年底,带孩子到某银行支行存款,一个穿着如银行工作人员的经理(后来得知是保险推销员)推销一款“银行理财产品”,该经理表示,这款产品年收益达10%,每年存10万,只需存5年,到期后连本带利返还60万,并称这款产品可以孩子名义买,等她上学了留作教育资金。 张女士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很快在一份合同上签字,并将钱存到指定的银行卡里;由于当时没看懂合同条款,在工作人员回访的时候,张女士按照销售经理教的回复了电话回访。 2014年初,张女士收到一封分红信,发现获得的收益连承诺10%的一半都不到,于是打电话给银行,银行建议张女士去咨询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朱姓工作人员对张女士表示,如果现在拿出来会非常不划算,因为那样算“退保”,20万元只能拿到101800元。在朱姓推销员的仔细解释下,张女士发现要想拿回已经存的20万本金,需要在75年以后。 张女士表示,存钱主要是为了给孩子储备教育金,而要到孩子75周岁才能全部拿出来,让其完全无法接受;如果银行的保险推销员在卖保险时说清楚,自己必定不会买这个保险产品,张女士气愤的称“任何能够看清这个保险产品真面目的老百姓都不可能去买这个保险,之所以自己会购买,完全是因为相信银行并且被推销人员严重误导。” 张女士去银行理论,要求他们给保险公司压力,全额退保;而保险客服称公司有合同和回访录音,不会受理张女士的投诉。最终,在银行的协调下,折腾了近两个月,阳光保险只答应退132000元,而其他近7万元退不了,张女士没法接受这个损失。据悉,张女士已经没有续交保费,也没有签字退保,希望能通过正规渠道挽回损失。(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