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生
6月17日,于潮同志走完了他85岁的人生旅程。望着他安祥躺在鲜花丛中慈睡的面容,不禁忆起与他在一起时的幕幕往事,尽管已时隔二十几年,仍觉恍如昨日,历久弥新。 我跟随于潮同志工作是在1988年初。记得他在担任潍坊市委书记的见面会上,开场白就说:我是个两高两低干部。年龄高血压高,学历低水平低,今后要靠大家多支持。短短数语,赢得一片掌声。当时深刻在我脑子里的就是两个字“真诚”。多年来,每当看到媒体上假学历、假文凭、假年龄的报道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此事。 于潮同志的坦诚是不区分人的,对上级、下级、同事、群众、外商他都胸无城府,实话实说。他的这种坦诚经常让我感到不仅是种风格,而且是种力量。记得也是在一个麦收季节,我跟于潮同志急匆匆从农村赶回来见外商,来不及换衣服就直奔酒店。当时潍坊外商不多见,富丽堂皇的会客厅里华灯齐放,乐曲悠扬。西装革履的美籍华人吴先生与身上还沾着泥巴的于潮同志并肩而坐。一土一洋,样子有点滑稽。于潮同志不用讲稿,如数家珍般介绍了潍坊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二是二,有数据,有分析。吴先生听得十分仔细认真。正是这次会见,使初次到大陆的吴先生看到了这位共产党的市委书记的扎实和诚恳,从而坚定了在潍坊投资的信心与决心。 于潮同志非常注重来自基层的情况。除了开会就是下基层,很少待在办公室,连文件也是在车上看。我与司机几乎天天陪他出发,到村舍、田头、麦场、果园、工厂、街道,与群众促膝长谈、调查研究。越是刮风下雨、节假日,越是不着家,有时连衣服也来不及换洗。于潮同志患重度高血压,高压经常在180以上。有次体检,竟发现大脑有三个小病灶,但他却说自己无感觉。 于潮同志不修边幅,很少穿西装、打领带,喜欢穿布鞋,一口潍坊话,不打官腔。这种装束容易使人联想起“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诗句,对经常下基层的他带来很大方便。不管是农民、工人、还是街道居民,没了畏惧,就敢说实话,往往使他很快了解了一些基层的真实情况,准确及时作出决策。 于潮同志崇尚简朴,反对奢侈。有一次我陪他到酒店陪客人,宴会时菜上的比较丰富,我记得大概花费了三百元左右,于潮同志痛惜地说:“吃了一头猪呀”。说实话,在一个星级酒店这样的宴请不算什么,但于潮同志在之后的多个场合批评这事。“吃了一头猪”的话也越传越广,后来竟受到一些人的嘲笑,成了土气、小气的代名词。每当这时,我怎么也笑不出来,脑子里总浮现着于潮同志那凝重的面容。一个掌握公权的官员在动用公费开支的时候,难道不应小气吗?大气的花费纳税人的钱,就那么理直气壮? 于潮同志对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他对我和司机小赵约法三章:不许向下边提工作以外的要求;不许接受任何礼物;不许帮他家人办私事。开始我们不以为然,以为只是一般的要求,后来慢慢感觉到,这是他和老伴及子女媳婿们一贯的家风。于潮同志老家在潍城,亲戚朋友众多,但他很少回老家,偶尔回去也是直奔家门与老父亲聊聊天即回,从不打扰当地组织。对亲戚朋友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的一概拒绝。有一次,他的妹妹为孩子的事,不敢跟他提,要我帮一下忙。我觉得在政策范围内,就帮助问了一下。此事被于潮同志知道后,给予严厉的批评并立即制止。记得他批评的大意是:政策内的事也要先帮老百姓,当官要正、要带头自律,要知道,上边歪一寸,下边歪一丈。他不仅是说说,而且是动真的,为此,他的亲戚至今还耿耿于怀。正是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行为才赢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85岁寿限不算短。于潮同志一生淡泊名利,也许无欲无惧是他长寿之因。今天,回顾他的一些生活往事,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诸多相似相识之感。从他身上折射出党的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正是今天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吗?假如今天再多一些这样的党员干部,社会又会怎样?在于潮同志的送别仪式上挂有一副挽联: 真诚朴实 光明磊落 德被昌潍大地 廉洁勤政 鞠躬尽瘁 名垂北海南山 用此作为人民群众对一名党的干部的一生评价,很好。 于潮同志安息吧!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