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起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 |
——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 |
|
历史的指针再一次指向7月7日。 驻足卢沟桥头,回首77年的沧桑巨变,当年满目疮痍、烽火遍地的中国,正大步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时间不是简单的复写。今年的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注定要在不同寻常的时空坐标中刻下新的印记—— 1 不能忘却的纪念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端。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中央档案馆首次在网站全文公布45名侵华日军战犯的自供。 透过一张张泛黄的笔供,人们清楚地看到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制造细菌武器、释放毒气、进行人体活体试验、奸淫掳掠、大规模屠杀…… 拼将热血筑长城,中华大地处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抗战时期响彻华北大地的《八路军军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日英雄吉鸿昌英勇就义前,慨然写下的这首《就义诗》,道出了亿万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心声。 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战士王楚英谈起那场惨烈的战斗至今心悸:“每小时伤亡数以千计,主力各师每天要补充兵员四五次,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半数以上。” “侵略者的战刀举得越高,中华民族的反抗就越强烈。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发出了最后的怒吼。”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顾问何理说。 从七七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取得了中国近代百多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仅参与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起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更大责任。 这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这是值得世界铭记的胜利。 2014年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国抗日战争为日本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立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敬的。”二战幸存者、87岁的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说。 今年7月7日,首都各界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国的抗战,也是世界的抗战。”何理说,“中国抗战的重大事件,不仅应该被中国人民隆重纪念,也应该成为世界人民的集体记忆。”
2 穿越时空的警示 “我们有责任见证苦难永远不再重演,受难者的记忆被永久尊重。”联合国的呼吁,道出了世人的心声。 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放眼世界,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苦难的《安妮日记》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馆成为许多外国政要的到访地…… 可是,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偏偏患上了历史健忘症和选择性失忆症。他们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 从抛出“侵略无定义”论,到挑战“村山谈话”;从身穿作战服登上编号“731”战机,到宣称为侵略战争的历史自豪;从悍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到对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提出质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否定历史、自欺欺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重蹈覆辙。 就在几天之前,日本政府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引起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行使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开启了通往战争之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忧心忡忡地说。日本三重县松阪市市长山中光茂认为:“当和平被愚蠢的执政者破坏,人们再想找回难上加难。”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质问安倍:“这是对后世负责任的态度吗?” 看一个国家的今天和明天,必须要了解它的昨天。 自中日甲午之战起,日本开始走向以邻为壑。从策动“满蒙独立”、提出“二十一条”,到发动九一八事变、策动华北事变,再到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赌徒般的军事行动不仅给中国,也给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在右翼道路上暴走的安倍不再记得,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正是建立在战后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之上。他更没有意识到,2014不是1894,今日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能从历史的伤痛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今日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浩荡潮流不可阻挡。 3 聆听和平的钟声 铸剑为犁,放马原薮。 77个寒来暑往间,硝烟散尽,昔日的战场如今游人如织。但卢沟桥上的石狮依然刻满岁月的记忆,宛平城的城墙还留有累累弹痕。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为抗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如同美国人民不会忘记珍珠港事件,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欧洲人民不会忘记诺曼底登陆,犹太民族不会忘记奥斯维辛集中营…… 不忘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首尔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谈时提议,双方举行纪念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 今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中俄两国元首商定,将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悲剧重演。 中国道路,世界瞩目。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再次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从“国虽大,好战必亡”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溶化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坚守这个承诺,中国与各国一道,坚定承担起捍卫和平安宁国际环境的历史责任。 践行这个承诺,亿万中国人民在圆梦的征途上昂首奋进,依靠世界和平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已得到世界的赞同和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良好的机遇。”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别尔格尔指出。 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凝聚起和平发展的正义力量。 中国抗战的 世界坐标 专家详解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 77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只是其称霸世界的第一步。”国防大学教授舒健说,“他们的目的是通过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直到称霸世界。” 1936年,日本天皇批准了新改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随后,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这充分暴露了日本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说。 然而,帝国主义的美梦被中国军民的奋起抗战击碎了。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贺新城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可仅在上海,中国军队就与他们血战3个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武汉会战的4个半月里,日军付出了10余万人死伤的代价……” “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阻滞了日本的计划,粉碎了德日东西夹击苏联以及会师中东的计划。”孟祥青说。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急切期望日军能尽快从远东进攻苏联,以形成两翼夹击之势。可日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战场始终牵制住了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中国是开辟反法西斯战场最早、抗击法西斯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国家。”孟祥青说。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打乱了法西斯全球战略计划,为苏美英等盟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胜做出巨大贡献。”舒健说,“这是得到世界肯定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著名将领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的贡献不止于此。”贺新城说,“那个时期,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东亚国家大都是殖民地国家。在抗战中,中国提出了非殖民化的主张,这是一个仗义之言。”这不只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亚太地区人民的命运。二战后,这些国家纷纷走上了为主权独立而斗争的道路,并最终摆脱了殖民统治。“中国是希望所有国家都摆脱殖民统治,而日本帝国主义则希望将亚太地区和西方殖民地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这一点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贺新城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