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工作机制惠民生 |
——坊子区民政局汲取群众智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纪实 |
|
“现如今,孤寡老人住进了幸福院、不该享受的低保户都取消了、村里议事敞亮了、有病住院报销的多了、到政府里办事也快了,俺老百姓打心眼里叫好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就是人民群众对坊子区民政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今年以来,坊子区民政局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贯彻于“民政连民心、服务进家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座谈、社会调查、专题研讨、蹲点帮扶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调整优化民政工作各项机制,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呼声 优化养老服务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走访群众中,坊子区民政局调查了解到,近几年,随着外出打工者增多,以及孩子不和老人一起居住的习惯,使老人空巢化现象明显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增高。这些老人日常起居少人照料,身体又不方便,需求社会养老的呼声十分迫切。为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坊子区民政局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调研、论证,制定出台了《坊子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全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广泛调研现行民生政策 优化低保核查机制 民生政策惠万家。近年来,坊子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大量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让城乡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自1997年开始建立的城乡低保制度,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制度保障。座谈中,部分群众认为,城乡低保对象群体大、人数多,不少村(居)存在家庭经济情况核算不准,谁能享受低保由少数村(居)干部说了算,部分真正生活困难的群众没有及时纳入等问题。为切实提高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彻底清查群众反映强烈的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等问题,区政府及时下发了《坊子区城乡低保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工作人员运用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比对系统,借助社保、房管、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平台,每个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信息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取消。 深切体察患病群众疾苦 优化医疗救助机制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在入户走访和社会调查中,“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少群众反映“农村人生活条件不宽裕,每次去医院看病都‘提心吊胆’,既怕看不好病,又怕多花钱。”尽管城乡居民加入了医保、新农合,但患上大病、重病、慢性病的,自付部分费用较高,导致患病群众不堪重负,处于贫病交加的困境。希望政府“给那些困难群众免费入医保,给住院的多报销点,给有大病的多补助点”。为切实让老百姓都能看上病,就好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坊子区民政局全额资助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参加2014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96万元。 积极推广群众自治模式 优化村务议事机制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丰富的,智慧是无穷的。就如何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一直是民政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坊子区民政局在深入基层问计于民的过程中发现,坊安街道洼里村创新开展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要求,对村内重大事项由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提议、村两委成员商议、全体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对决议结果、实施结果进行公开,全程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将村中事务、村干部的工作和行为置于监督约束之下。这项制度保障了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解决了有的村务公开内容不真实,公开程序不明了,缺乏必要监督等问题。 牢固植根服务群众之中 优化机关管理机制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政干部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只有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坊子区民政局敢于直面群众反映的部分民政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严格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失职追究等制度,以“程序规范、形式简明、操作方便”为标准,优化、整合工作流程,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升了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董德才 王现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