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通讯员宋洁)近日,在寒亭区高里街道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十几名工人正在位于东南孙村的一条蓄水渠内挥锨铲土,对渠壁重新进行砌筑。这条全长800米的被污染多年、散发臭气的水渠,经过改造之后将焕然一新,充分发挥蓄水作用,保障周围农田的灌溉和丰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里街道深入基层调研察民情,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群众广泛点题。高里街道不断畅通“信、访、网、电”民意表达渠道,积极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形成了常规事项直接转办、重要事项领导批办、疑难事项现场会办、所有事项跟踪督办的办理机制。 干部深入找题。高里街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到群众中找题”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为群众解决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实践途径。在活动中,他们始终坚持三个“下沉”,即“人要沉到群众中去,心要沉到群众身上,行动要沉到维护群众利益上”,通过实地走访、书面征求、座谈征求和信箱征求等方式,共收集群众意见诉求588条,其中,反映“四风”突出问题的意见27条,反映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意见41条。 政府集中破题。街道将解决基层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作为边学边查边改的重点内容,在前期大量调研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村村通、村村亮、村村安、村村净”四大惠民工程,全面改善各村环境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