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临朐县九山镇付兴村的刘香花自25岁结婚后,便辞去工作专职在家伺候老人,老人身体不好,她3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从无怨言,她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打造了一个幸福和谐的五世同堂大家庭。 结婚以前,刘香花是县织布厂的一名质检员,每月收入80元,在当时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丈夫则在县城一家企业上班,工作较为繁忙。1982年,两人相识结婚,当时两位老人都已年过六十,为照顾好老人,刘香花考虑再三,辞去了工作,回到偏僻的小山村挑起家庭重担,这一挑就是30多年。 初时,两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起居都能自理。刘香花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公婆每人冲上一碗鸡蛋汤,送到他们床前。等伺候完老人、孩子吃饭,她再赶去地里干活。别人都是挑凉快的时候去地里,不管天有多热,刘香花总是趁老人饭空时去干活。无论地里的活儿再多,她也一定按点回家做饭。 刘香花还特别注意老人的营养搭配,吃的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喝的水是专门从山上挑的山泉水,每顿饭前刘香花都要问老人想吃什么,变着花样做给他们吃。 随着年龄增长,两位老人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公公肠胃不好,经常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有时候便秘严重,吃药也不管用,刘香花便用手抠。碰到公公拉肚子时,刘香花一天要换洗床单五六次。老人年龄大了,晚上起夜次数多,刘香花便在老人屋里安了一张小床,几十年来,她与丈夫夜里轮流陪床照顾老人。 刘香花的婆婆以前得过胆结石,落下了病根,加上多年的高血压,常年服食汤药,还时常在半夜突发高烧,全身颤抖,呕吐不止,有时丈夫不在家,刘香花便深夜里独自一人去找大夫,陪婆婆打完针、吃完药,再一直看护到天亮,这对刘香花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2001年,刘香花婆婆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双手抖得拿不住筷子,刘香花一日三餐试好了温度喂给婆婆吃,一顿饭下来至少一个小时,自己常常顾不上吃饭。刘香花儿媳妇坐月子期间,正好赶上婆婆犯病,婆婆像小孩子似的非要刘香花伺候,逢人便说:“离了俺儿媳妇,俺吃不了饭,也动弹不了。”那段期间,刘香花一边照顾儿媳妇、看孙女,一边伺候着老人,一个月下来,人瘦了10多斤。但看着身体渐渐好转的老人,刘香花所有的劳累都被开心冲淡了。 有一年麦收,丈夫工作忙不能休班,刘香花一人起早贪黑去地里收麦子,回家还要照顾两个老人和4个孩子,每天累得头重脚轻,浑身无力。一天丈夫下班回家,看到刘香花瘫倒在地,赶忙送她去医院。医生问道:“都发烧好几天了,怎么不治疗啊?”丈夫心中十分愧疚,对刘香花说道:“这些年,家里家外都靠你一个人,你受累了。” “身为儿女,孝敬老人是本分。我和公婆在一起生活30多年了,照顾他们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刘香花的公公100岁,婆婆也已97岁,别人问她照顾老人的秘诀,她总是笑着回答:“有啥秘诀?老人跟小孩一样,只要你有耐心,能吃苦、能付出就行。” 记者付生 通讯员祝红蕾 董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