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好“转升”文章 “酝酿”发展动力 |
——寿光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经验之二 |
|
□本报记者 王冠华 转型升级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寿光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改革,拾遗补缺,对症下药,坚持搞好活动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着力在“转”和“升”上下功夫,扎实全面地做好前引后推、一腾一换、一退一进文章,全方位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传统产业量多面广的基础与现状,我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拓发展,并确立了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重在升级的发展方向。”寿光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说,当前,面对各地新一轮加快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迅猛态势,寿光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一步一台阶,大步迈向前。 加强引导 指明“转升”方向 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和人才是关键,项目和产品是支撑。为此,寿光市专门制定出台了百企转型升级计划,首批确定68家企业,这68家企业产值占该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80%左右,是全市转调发展的主力军。按照计划,今年11月底前,68家企业在按原计划继续抓好转型升级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制定出今后三年的转型升级方案。通过努力到2016年,力争在研发中心建设、人才技术引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及新产品研发等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带动该市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按照“关闭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的思路,寿光加快了该市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集群规划步伐,扎实开展了引导产业和企业在人才、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上转型升级的“百企改造升级行动”、以降低产品单耗为手段的“转型升级节能行动”、以增强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为目的的“强企培育行动”和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万人培训行动”,并对现有的海洋化工、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纸制品及印刷、食品饮料等六大重点产业实施班子成员包靠,逐一摸底调查,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城区内企业“退城进园”工作,目前四环以内企业已基本完成搬迁,其中联盟化工、富康制药、健元春、天健化工等化工企业已全部从城区迁入侯镇精细化工项目区,青啤寿光公司、晨鸣一厂等企业搬迁也已提上日程;加大产业定向招商力度,依托展会载体,积极引进具有带动作用的高精尖技术和先进企业。目前,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已达37.2%。 强化推动 加快“转升”步伐 “在寿光申报新上项目不同以往,今年新确定了项目论证联席会议,而所有新上项目拿到联席会议逐一审核,通不过的连上报也不用了。”寿光经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以往新上项目要分别报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立项、环保、能评等内容的审批,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有舍有得、有破有立,敢为人先,闯出新路,这是寿光强化“后面推动”、提质增效工作的一个剪影。 目前,寿光从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等方面已设好了标准、关卡,制定下发了有关节能降耗实施细则,一是对用煤、用电、用水企业制定了详细使用指标,并把用煤、用电、用水指标直接分配到企业,超了标准将接受处罚;二是设置了用能卡,比如对新上项目,寿光执行潍坊设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能超过1.0吨标准煤的标准,要求新上项目如果超过“红线”标准就不能再提出申报,体现了转型升级、节能降耗的决心力度。另外,环保、畜牧等部门也设了相关减排指标。此外,配套制定实施了节能减耗考核办法,主要对节能降耗领域确定了补贴政策,寿光市及有关部门也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并从去年开始引进了多家节能服务公司,目前做得比较成功。 用心付出换来成绩喜人。统计数据显示,1至5月份,寿光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亿元、利税43.4亿元、利润29.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13.03亿元,同比增长1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