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CPI“高点”回调 PPI弱势回升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9%
“上半场”平稳,“下半场”不确定因素仍存
别因CPI的平稳忽视“菜篮子”的分量
2014年07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 6月份物价指数释放何种信号
CPI“高点”回调 PPI弱势回升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5月份的上半年“高点”回调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1%,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在宏观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背景下,CPI温和可控,PPI却持续“负增长”,一温一冷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未来物价走势又将如何?
  “现在进入夏天,感受蔬菜的价格下降了,但水果价格却涨了上去,花在吃上的钱还在增加,生活压力真是不小。”在北京西城区一家中学工作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感受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里也有所显现。6月份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七涨一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仍较突出。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1.21个百分点,鲜果和蛋价格上涨较多,同比涨幅均超过10%,油脂和猪肉价格则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6月份2.3%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上述两个因素均比5月份减少0.1个百分点,是6月份CPI同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的原因所在。
  尽管从数据看,上半年CPI温和可控,肉禽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涨有落,但价格绝对水平经过此前多轮上涨目前已处在较高位置。
  中国人民银行6月底公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5%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上升0.7个百分点。
  PPI位于CPI上游,对经济形势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更为灵敏。自2012年3月以来,国内PPI连续同比下降,CPI、PPI走势持续分化。
  专家认为,需求放缓是PPI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经营策略进一步压低了PPI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CPI、PPI的分化走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增速和就业都处于合理区间,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PPI同比降幅在上月基础上继续收窄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收窄。余秋梅表示:“如果同时考虑到部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连续上涨,表明工业品市场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当前工业品领域供求关系出现严重不均衡,结构调整任务比较重,且短期内难以逆转,需要长期努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