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公车改革改“官念”
全力打好抗旱减灾攻坚战
省督查组来潍督查统战政策落实情况
2014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实践
——东斟灌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析(上)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村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在民主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力实践群众路线,充分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基层治理,推行了“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的村级“三自”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村级民主管理的新路子,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本报记者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围绕“哪怕搬一块砖也让群众说了算”“让村民自治有章可循”“围绕百姓需求搞好服务”三个主题作了进一步探析。
  □本报记者 袁训新
      马廷刚 孙克义

  20年前的东斟灌村,放眼望去,清一色的低矮平房;一茬小麦一茬玉米,一家三口忙活到头。
  如今的东斟灌村民富村强,2073口人的村子,去年村集体收入7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0元。
  巨变的力量来自哪里?
  7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进东斟灌村……
  第一部分:“哪怕搬一块砖也让群众说了算”
  从大沂路到寿济路交叉口往南走,一条小路直通东斟灌村,这是贯通村子东西的主干道。
  2012年,村“两委”计划在路两侧实行彩砖硬化。本是利民好事,可村民们硬是不干。大伙认为,村庄即将进行改造建设,再投入过多资金搞硬化,纯属浪费。
  办还是不办?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相继召开,专门商讨这个事。最后,村“两委”提出的彩砖硬化的动议被村民否决了。
  类似一条道路引发的争议都在老百姓的讨论中形成方案、最终解决,在东斟灌村再寻常不过。
  但这个路子不是一天趟出来的。“1998年,刚担任村支书时,尽管新旧班子很接茬,但村里也面临着党支部动员组织群众能力不强、治理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怎么办?”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对此认真思考,“那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党支部做起,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管理村级事务,让群众来当家,支部搞服务,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思路豁然开朗。李新生的治村谱气来了:还权于民,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事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让群众说服群众,让群众形成决议。“好心不能办坏事,办什么事都要公开地说,公开、公平、公正地办,别捂着、瞒着的。”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而且有程序、有章程。归纳说来,东斟灌村的做法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是:群众的事让群众明白,享有知情权。通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两条渠道畅通民意。“从上到下”,即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研究提出本村需要办理的重大事项、涉及村民利益的热点问题,以召开村民大会、明白纸、干部到户走访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使群众清楚村委在做什么;“从下到上”,即组织村民向村“两委”提出需要村级办理的事项,由村党支部进行归纳整理。近年来,全村先后提事100多件,全部得到回复和解决。去年,仅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先后召开4次全体村民会议,14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
  第二句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干,享有参与权。东斟灌对村里即将办理的事项,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集体财务收支、土地补偿费分配等关系全村发展的重大事项,到涉农补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新型合作医疗等涉及村民个人的零碎事,都由村党支部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全过程让群众参与。这样做虽然会“吵吵”,但是决定一旦形成,工作阻力明显减少,村民们人人心悦诚服。
  村委会主任李春祥告诉我们:“群众全程知道事为什么办、怎么办好了,那他们就放心了,村里大事小事也就办得顺溜了。例如,农村许多矛盾都出在土地上,涉及土地的事也最难办。但我们村的土地流转,都是尊重群众意见、反复征求意见商量着办好的,全村586户、2073口人、4486亩地,这么大的村,没一人有意见!”村民也反映:“以前村里的大事小事办完了我们才知道,怎么办的也不知道,对干部信不着。现在,村里不论办什么事都让大家参与,我们心里透亮得很,对干部的怨气也没有了,办的事也让我们信服了。”
  第三句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定,享有决策权。决策村级事务时,实行还权于民,把群众的事交给村民决定,改变过去村干部“一言堂”、遇事“拍脑袋”等不民主、不科学的工作方法。采取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决议四个步骤,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把决策权留给老百姓。
  现在村里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凡是涉及百姓利益的问题都让老百姓自己最终拍板,“哪怕搬一块砖也让群众说了算”。
  自1999年东斟灌村实行票决制以来,共票决村级重大事务110多项,否决9项。由于过程公开透明,村民对结果自然满意,全村连续15年无信访上访、无刑事案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这个村公开招投标50多项重大工程,金额600多万元,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采访手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党章》规定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东斟灌经验的核心就在于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把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还给群众,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从而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为富民强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