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度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 |
我市志愿服务迈向更深层次 |
|
|
本报讯 (记者刘名顺 通讯员赵桂林)近日,鸢都义工孙志达志愿服务达到600小时被评定为三星级志愿者。据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鸢都义工已有1人评定为三星级志愿者,2人评定为二星级志愿者,15人评定为一星级志愿者,累计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5000多小时。近年来,我市把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招募注册、教育管理、服务记录、激励保障等制度,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我市志愿服务不断迈向更深层次。 为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我市重点从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服务记录、星级认定、嘉许回馈、政策保障、日常管理以及志愿服务的信息发布、有效对接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为志愿者免除后顾之忧,进一步壮大了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已建立48个志愿服务大队、2612个志愿服务队、239个志愿服务站点,36个民间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志愿者67万多人。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基本的服务在社区,也是志愿服务的着力点。今年,我市重点抓好“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困难家庭作为服务重点,广泛开展以“邻里相识”“邻里相伴”“邻里相携”“邻里相帮”“邻里相扶”“邻里相助”“邻里相悦”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各社区均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并结合社区实际成立若干个志愿服务队。同时,市文明办和市民政局协调全市现有521名社工与社区结对,具体指导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并积极协调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与社区结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 坚持把“三关爱”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社会化推动,以志愿服务制度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深化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市民素质提升的基础工程,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力抓手。去年以来,各级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和农村生活困难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送健康、送清洁、送文化、送技能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受益群众达到60万余人。3万多名志愿者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文明交通知识和环保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2万多名志愿者深入车站、社区、交通路口、旅游景区等重要公共场所,开展协助疏导交通、维护公共秩序、劝导不文明行为和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各地志愿者为群众义务文艺演出560多场次。8万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公园绿地、景区林地、单位社区的种绿护绿志愿服务活动。8000多名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2万多名志愿者分别参加了潍坊国际风筝会、文展会、菜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市亮丽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