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为民触角 ◆扩大服务半径 |
新城街道社区治理造就城市幸福细胞 |
|
|
本报讯 (记者马林峰 赵欣波 通讯员孔祥涛)走进高新区新城街道的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全能窗口”让群众耳目一新,而集中在社区的家政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俱乐部等,更是让群众幸福洋溢。今年以来,新城街道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营造了全民参与、和谐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各个社区洋溢着居民“一家亲”的“幸福讯息”。 社区党建充满生机活力,新型服务型社区让居民有了“归属感”。“街道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使我们具备办理各项业务的能力,使人人成为‘全职型社工’,服务中心的每个窗口都成为‘全能窗口’。”鸢都社区党委书记李淑美对记者说。新城街道将辖区24个村改居社区、6个城市社区组合划分为10个大社区党委、18个社区党总支,同时建立起联动管理机制,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管理服务的半径扩大。同时,将街道176名干部“下放”到10个社区党委。为打造新型服务型社区,目前已引入家政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心理咨询室、儿童俱乐部、文化艺术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20余个。 社区管理创新多元模式,群众成为主角,把“小社区”建成了“大家庭”。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街道逐步建立起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社区——网格长——楼长”三级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共划分了72个网格。楼长是社区治理多级网络的“末梢”,新城街道培养了一批威望高、素质高的楼长队伍,很好地发挥了上传下达、服务居民的作用。鸢都社区邮政局宿舍70多岁的老楼长王克彤是个公认的好楼长,小区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积极组织出人出力。小区燃气管道整修,他出面代表居民与热力公司沟通,通过改进方案,整个工程下来节约了4000元。值得一提的还有富华社区的“剪纸班”。退休老师黄怀德发挥自己的特长,免费为居民提供剪纸培训服务,并举行义卖活动,所筹款项捐献给了贫困大学生。富华新村小区的杨镇泉每天晚上都义务巡逻,由于热衷社区事务,他被居民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富华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永兴说:“居民的主人翁感增强了,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共同把社区建成了‘大家庭’”。 社区和社会“联动”,让居民找到“娘家”。新城街道不断丰富社区管理创新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为居民提供丰富、便利、多元的服务。“围绕群众需求,借助社会力量,”北苑社区党委书记邬云海说,正是坚持这样的理念,北苑社区的社区共建才搞得红红火火。这个社区把便民服务的重点放在了老人和孩子上。社区与潍坊奕佳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社区成立“奕佳书苑”,为居民小朋友提供优秀儿童读物,并配套开展手工课等课程。针对老人,社区与颐和康公司合作,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引入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而鸢都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在赋海仁居小区成立老年之家,吸引了200多名老人加入,并与有关单位合作成立暑期舞蹈培训班、京剧培训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