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昌乐科技铸“芯”凸显转型升级真功
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携手共创和谐社会
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助力创城
温暖总在细微处
生态就是生产力
诸城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
坊子“夏令营——农村青少年城市·滨海之行”活动启动
安丘创新开展检察预防约谈
孚日集团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赠爱心被
大业房产超市正式启动
景芝·红高粱民间酒王争霸赛举行
关注贫困学生 奉献一片爱心
2014年08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总在细微处
——高新区走实群众路线侧记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马 勋 孔祥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从细微之处入手,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透。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在深入群众走访中听取意见、改进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总结经验、整改提高,不断创新思路举措,通过特色化服务走实群众路线。
从“开门迎客”到“送服务上门”
  “现在社区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考虑到我们岁数大了,他们主动上门给我们办理老年证,还给送到家里来!”8月6日,新城街道山后王家社区82岁的王林之激动地告诉记者。
  充实基层力量是高新区服务群众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保障。山后王家社区是凤凰社区下辖的6个社区之一。之前,整个凤凰社区只有5名工作人员,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活动开展后,这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了23名。“基层一线的人员充实了、力量壮大了,很多工作就可以做深、做实、做细了。”凤凰社区党委书记杨农光说。
  把以往的“开门迎客式”被动服务,变成主动送服务上门,折射出的是高新区党员干部作风的可喜转变。机关工作人员的下沉、一线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为高新区各街道的社会管理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成为社会管理创新路上的又一贴心惠民举措。
“补位工作法”实现民生业务“随到随办”
  8月5日上午,新城街道北苑小区居民尹婷婷到社区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发现流动人口窗口工作人员不在,转身就想走,社区妇联窗口的工作人员李敬兰叫住了她。“您别急!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在了解到尹婷婷的来意后,李敬兰指导其填写办理了相关的流动人口查体手续。“没想到其他窗口的同志也耐心细致地帮我办理业务,这趟没白跑!”尹婷婷笑着说。
  在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过程中,高新区针对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创新实施“补位工作法”,即在每个岗位同时固定2至3名工作人员,当正常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临时不在时由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替岗,依次递补,保证工作日不空岗。“实施‘补位工作法’,每个工作人员只需要熟悉2至3个岗位业务知识就可以了,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不等待、少跑腿,群众业务‘马上就办’,一次性办结’。”高新区新城街道社区办主任李永兴介绍说。此外,随着“一次性告知制”、“延时服务制”等服务机制的实施,高新区的为民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