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老有所养
 
标题导航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中俄蒙三国元首举行会晤
永远做开放学习包容创新的大国
打造经济“升级版”要用好创新“金钥匙”
远程机器人参加达沃斯
“草根专家”的育种梦
我市举行预防职务犯罪巡回宣讲
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坚定不移完成“三八六”环保行动既定任务
2014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专家”的育种梦



  □本报记者 张传亮
  通讯员 张晶 徐春光
  时下,正是玉米籽粒形成的季节,秋老虎的余威犹在。9月8日晌午,在诸城市石桥子镇王家河湾村一块玉米良种繁育试验田里,记者见到了被誉为“草根育种专家”的山东齐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家人王维芬。她身着一袭白色的工作服,浑身散发出的乐观自信和工作激情,看上去一点都不像65岁的老人。
  “从事玉米育种已经十六个年头了,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提高玉米单产,让农民增收,是我最大的梦想和追求”。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王维芬,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今年种植了1600多个育种材料,搞了800多个杂交组合,现在看有几个性状表现很好……”哪个品种抗倒性好,哪个品种的根系较深,哪个品种上冲性好,王维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
  说到玉米育种的艰辛和困难,王维芬的眼睛湿润了。她告诉记者,每到育种季节,自己通常早上4点就得起床,5点多就来到地里,播种、授粉、杂交、选种、观察、记录。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她成了南繁北育的“候鸟”,到了秋末冬初,就要带上刚刚收获的育种材料,到海南岛进行加代育种,一直到来年春天,再带着育成的种子赶回诸城播种。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系要选择上千个组合,有时候良好的父本、母本却不一定培育出优秀的后代来,一年下来,育成的优质材料却没有几个。
  只有初中文化的王维芬执着地追寻着繁育玉米良种的梦想,研究室书柜里装满了像《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遗传及作物育种》、《玉米育种学》等专业书籍。经过不懈的努力,最近几年终于看到了希望,有几个性状良好的品种逐渐显现了出来,她也从一个玉米育种爱好者发展到拥有了规范化的种子企业。 
  “玉米育种是一个苦差使,一个玉米新品种的育成,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育种者的经验、投入、辛勤乃至机遇。”诸城市种子站站长祝铭宝说,人生苦短,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如今,王维芬创办的齐昌种业已经山东省农业厅批准成为股份制种子企业,拥有先进的成套种子加工流水线,标准化种子检验室和成套齐全的检验仪器,1260平方米的仓库,2500平方米的晒场及其它配套设施,建立了研发实验基地和试验田200多亩,并在海南设有育种站,拥有玉米育种材料2000多个。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玉米新品种的梦想不再遥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