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不断创新完善的“阳春模式”,阳春乳业让更多山区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
山区来了“领头羊” |
|
|
□本报记者 赵欣波 “放羊,赚钱,盖房,娶妻,生娃,放羊……”这段关于山区放羊娃梦想的描述,玩笑中掩藏着的,是对山区贫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人们不禁要问,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山区农民除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之外,能否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自家的山沟沟里掘到财富,让家乡旧貌换新颜?阳春乳业,一个以“根植山区、造福山乡”为己任的企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了山区人民一个蓬勃的希望和未来。通过不断创新“阳春模式”,阳春乳业扎根大山挖“金矿”,立足奶源谋发展,促动企业快速膨胀,撬动羊奶产业发展,趟出了带领山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山区农民有了“大靠山” “我养了200多只羊,一年下来就是小30万。”面对记者,安丘市柘山镇农民解连荣高兴算地着自己的账。山区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可贫瘠的土地从来种不出“金疙瘩”。直到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把基地建到了柘山,他们的命运才彻底改变。 “一只产奶期的奶山羊一年能给养殖户带来1500元的纯收入,一个三口之家,养上50只羊,一年纯收入75000元,根本用不着大老远跑到城里打工。”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坤对记者说,在柘山镇的“1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年纯收入二三十万元的规模养殖户比比皆是。 山区农民有什么?有饲料,有人力,有生态。山区农民缺什么?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正是在这“有”和“缺”之间,阳春乳业找到了企业和山区共同发展的利益结合点。公司对养羊专业户实行“七统一”,贯穿了羊舍建设、技术培训、专业指导、饲料供应、集中挤奶、卫生防疫、羊羔助产、鲜奶收购、现金结算等奶羊喂养的全过程,彻底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阳春乳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奶山羊村+银行”的五位一体模式,截至目前,通过这一模式受益的养殖户已经超过1万户。落后的山区再也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创造财富的“广阔天地”。 龙头带动汇聚“大产业” 从2009年3月28日正式上市,至今不过短短5年时间,阳春羊奶便已成长为中国液态羊奶领军品牌,并计划于2016年在国内主板上市,发展速度惊人。骄人成绩的背后,正是源于它稳固而独特的发展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充足而又优质的奶源。 奶源建设,养殖户是关键。但贫困农民家里一穷二白,贷款也没的抵押,如何扩大养殖规模?
阳春乳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与各大金融机构达成协议,为农民提供担保,甚至承担一部分利息。潍坊综合保税区汶泉街道的李素娥正是因为阳春乳业的担保,才从银行拿到30万元贷款,养了100多只羊,摆脱了贫困。几年来,阳春乳业为李素娥这样的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9000余万元,受益农户600余户。 企业有了可靠的奶源,农户有了可观的收入,消费者喝到了高品质的羊奶,“阳春羊奶”才一日千里,以至于撬动了整个中国羊奶市场,带来共赢效应。 财富平台引发回乡潮 让山区脱贫,不仅要帮农民致富,还要吸引大批复转军人、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农村青年通过奶山羊养殖项目创业,就是为了把农村有志青年留在农村,甚至把一些已经离开农村的青年吸引回来,从而增强农村的生机和活力。”董玉坤说。 农村大学生刘鹏毕业后,出人意料地回家当上了“羊倌”。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现在已经是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昌乐分社社长。 对于复转军人,军人出身的董玉坤更是有着特殊的情结。现在,在阳春乳业的队伍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员工来自复转军人,而在公司的管理层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阳春乳业这种以“产业依托,龙头带动,市场主导,快速脱贫”为核心的扶贫模式,充分展现了“投入小、见效快、可持续、可复制”的优势,不仅是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更是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广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