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最长隧道贯通
9月12日铁路发售车票969万张 
中国驻菲使馆再次提醒在菲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朝鲜判处一美国人6年劳动教养
哈马斯官员称不会同以色列进行直接会谈
印尼发生沉船事故
苏格兰独立阵营支持者众多
强调发扬丝路精神 建设友谊的丰碑合作的纽带
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今日起全面启用
乌克兰指责俄非法向乌运送人道主义物资
进退维谷的奥巴马
2014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退维谷的奥巴马



  在“9·11”事件13周年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宣布将对极端武装“伊斯兰国”实施“系统的”空袭,包括对该组织在叙利亚境内的目标采取行动,以求将其削弱并最终摧毁。
  虽然奥巴马的讲话充满“铿锵有力”的词汇,但细究之下不难看出,其核心只有两层意思:一是“伊斯兰国”已经发展壮大到美国无法坐视不理的程度;二是美国不愿派遣地面部队再次直接卷入战争。
  很明显,奥巴马在美国记者被害事件后,既想显示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力量和意志,赢取民众支持,但同时又不愿重蹈其前任覆辙而深陷战争泥潭。
  美国对于深陷战争泥潭的恐惧,源于久拖不决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总统之初就表示要摆脱伊战这个负担,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后,他更是对伊拉克避之唯恐不及。即使在今年8月8日批准对伊空袭时,奥巴马也表示“不会重返伊拉克”。这种“逃避”心态也导致了,当前的美国中东政策缺乏积极应对的长期战略,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应激反应”式的临时措施。
  迄今为止,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主要手段是空袭、武装当地派别以及试图联合反恐盟友,而这些行动既无长远时间表,又无阶段性目标。这些“隔靴搔痒”式的措施显然难以最终摧毁在某些方面比“基地”更有能力、更具野心的“伊斯兰国”。
  目前,“伊斯兰国”的控制区域横跨叙利亚和伊拉克,约占两国各三分之一的面积。而这两个国家正是因为美国的插手才变得动荡不止、战火连绵,从而成为了“伊斯兰国”的发源地和成长沃土。“伊斯兰国”首领巴格达迪就是在美军入侵伊拉克后投身“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机构,开始其恐怖主义生涯的。随后,美国又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并暗地向该国反对派提供财政甚至武器援助,使得叙利亚内战久拖不决,“伊斯兰国”等一批极端势力得以在那里发展壮大。对美国来说,这一切难道不更具讽刺意味?
  如今美国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奥巴马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美国人不会再容忍一场长期的战争;而另一方面,要消灭“伊斯兰国”,美国可能需要耗费不亚于伊拉克战争的资源与时间。
  奥巴马曾评价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作法是“愚蠢的”,因此他不会做出这种选择。但他将如何对极端势力开战?如何消灭“伊斯兰国”?这些承诺是否会像巨大的“包袱”留给自己的下一任?这些问题,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美国要想干净彻底地从中东脱身恐非易事。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