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刘姓的女士来到海关办理特殊业务,持一“报关单”让海关人员鉴定真伪。原来,刘女士近期通过网络购物,在某网站购买了价值2000余元的锅具一套。卖方在销售中宣称,该货物为国外进口,并出示了在进口过程中的海关报关单,刘女士认为产品系进口可信度较高,于是完成购买。拿到商品后用了不到1个月,就出问题了。在与卖方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持当初卖方出具的海关“报关单”,向海关工作人员求助。据海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报关单”在格式上与真实单据不符,明显为伪造单证。 海关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让假报关单成山寨货的真“护身符”。据海关人员介绍,海关报关单是海关用以监管、征税、统计以及开展稽查和调查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在国内流通环节判定货物进口与否的充要条件。两种造假手法应引起消费者注意:一是不法商家直接根据海关报关单格式伪造假报关单,直接欺骗消费者。这是一种较为初级造假手法,与真单据比对,不难发现造假之处;二是商家将货物出口至国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然后再从特殊监管区域复进口,通过这种特殊监管区“一日游”,获取“洋身份”。此类报关单为企业真实在海关申报,消费者需要在报关单内容的逻辑关系上多加留意。 记者侯江宏 王莹通讯员王启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