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有效巩固整改落实的成果。 加强作风建设、根治“四风”顽疾,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因此,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不仅需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扎紧制度的“笼子”,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只有把好的制度明确下来、固定下来,有效运转起来,形成刚性约束,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也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长久保持下去。 务实管用,是建章立制的关键。强化制度建设,既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经过探索、确有成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和今后工作推进的重点、基层群众的普遍需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使之真正管用,发挥实效。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强化制度建设,既要确保制度本身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还应使每项制度再次接受实践的检验,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会反弹,也正因为如此,强化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建章立制这个重中之重,把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善起来,就一定能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以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