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郑秀宝 深秋时节,漫步青州农村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街道、景观各异的街心花园和崭新的健身器材到处可见,善行义举“四德”榜、赡养榜、家庭赡养协议书、孝德故事文艺演出等乡村文明新风处处扑面,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正在古城大地上绘就。 在王坟镇大田庄村,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路北侧11个深绿色的垃圾箱一字排开,5名身着“黄马甲”的保洁员正在清扫路面,不时有村民把装着垃圾的塑料袋扔进桶内。在青州,像大田庄村这样告别脏乱差的村子还有很多。 自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该市累计投资83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建立13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88辆垃圾收集车,配备生活垃圾收集箱12916个,建设垃圾池2135座,聘保洁员2715人,初步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置体系,全市1058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在弥河镇张家洼村委大院的村务公开栏内,记者看到了村里与老人子女签订的《家庭赡养协议》,里面明确规定了赡养费金额、衣食住行、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内容,几乎包括了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如今,在青州农村,孝德榜、孝德文化墙等孝德建设的痕迹随处可见,街头巷口农村老人们拉家常时的笑声格外灿烂。 近年来,青州市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的切入点,把德孝贯穿于治家、治村、治市之中,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水平。以创建“孝德建设先进村”为载体,扎实推进以孝治村,因地因村因户制宜,确定赡养标准,签订赡养协议,并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创建,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敬老好儿女、幸福大家庭、好村民评选等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荣誉感、上进心和诚信意识。目前,全市有855个村庄开展了“以孝治村”活动,涌现出了71个生态文明村,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4280人。另外,该市还通过道德讲堂、农民艺术节等活动,讲发生在百姓自己身边的孝老爱亲故事、弘扬孝文化、提升村民道德水平,今年已有80余万群众接受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