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让文化真正走近百姓身边
倡树文明从我做起
“关注新闻工作者口腔健康活动”启动
寒亭:生态品牌力促“潍县萝卜”产业化
省领导来潍调研
我市研究部署明年及“十三五”规划工作
我市举办文化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
潍坊掀起大学生创业热潮
50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诸城农村沼气项目获316.5万元上级资金扶持
福田雷沃重工获斯里兰卡2亿元政府项目订单
峡山区有奖征集城市形象用语
2014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真正走近百姓身边
——寿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本报记者 王 金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庄户剧团大赛在寿光市举行,寿光市的几十个庄户剧团,在群众与评委面前争相献艺。据了解,该项比赛在寿光由来已久,并深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寿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有力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
着眼于群众需求 阵地围着群众转
  畅通渠道,摸清个性化需求;顺应民意,建设标准化阵地;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化品牌,可谓是寿光市对百姓公共文化服务所作出的最突出三点。
  当记者来到寿光市北岭村图书馆,三层的独立楼房让人耳目一新。虽然面积不大,却内有乾坤。图书馆一楼的电子阅览室成为了方便村民们上网查阅农事资料的助手,这里的另一大用途是视频通话,村里大部分孩子都在外上大学,父母们可以通过视频聊天与孩子们零距离沟通。
  三楼的藏书室共收集图书4万余册,分为22大类,不分农忙农闲,这里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该图书室的建立,不仅方便了北岭村的村民,周边11个自然村约2万人都因此受益。
  寿光市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根据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划分为“城市核心文化圈”、“城郊辐射文化圈”和“乡村特色文化圈”,该市105万居民分别融入三个不同层次的“十分钟文化圈”。三个文化圈无缝连接,各具特色,真正实现了文化阵地建设的“寿光样板”。
着力于群众参与 活动围着群众办
  田柳镇群艺庄户剧团团长王光秀告诉记者,市里给的政策好,为庄户剧团的发展创造了良田沃土。“其实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王光秀说。
  群艺庄户剧团今年演出场次超100场,剧团内20多名演员也对剧团今天的发展感到惊讶。不仅如此,目前,整个寿光市活跃着100多个类似于群艺剧团的庄户剧团,他们乐此不疲地为寿光的每位老百姓倾心尽力地服务着。
  奖励扶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搭建平台,便于群众广泛参与;培育骨干,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从村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等“户外小舞台”起步,让群众在家门口看节目、唱大戏。遵循“公共设施、公众享有”的理念,寿光在市文化中心开设“周末群众大舞台”,供各界群众无偿展演、免费观看。
着重于群众满意 机制围着群众建
  走进寿光市桑家村,记者发现这里的村民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有村民告诉记者,通过村集体带动大家勤劳致富,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比以前有了大飞跃。不再忙于挣钱的人们开始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家村文化广场礼堂应运而生。
  一个能容纳百余人的礼堂被打扫得干净整洁,舞台上射灯和电视墙相互辉映,这里天天有演出,日日搞活动。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家伙都富裕了,由原来的农民变成了现在的工人、商人,晚上大家都会聚在村文化广场上。“现在俺们村都瞧不起那些晚上窝在家里的人,大家一起互动才是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据了解,如今,桑家村为何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和谐村,村民张女士这样说:“原来憋在家里,婆媳难免勺子碰锅沿,现在不同了,婆媳都牵着手来广场跳舞,小家和谐了,大家也就都和谐了。”
  村民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寿光市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富民的重要支撑,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也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