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张瑞霞:残缺身体撑起幸福的家
辛光华:三轮驮着瘫痪父亲去打工
黄旗堡举办姜王大赛
“流动书屋”进社区
农民工可免费学电脑了
一个不曾远去的故事
“盲驾入刑”是对生命的尊重
2014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驾入刑”是对生命的尊重



  ◎张志君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针对危险驾驶罪,有委员建议将“毒驾”纳入其中,也有人建议对“玩弄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的行为”进行规定。此言一出,点赞如潮。“开车玩手机,要不要入刑?”一项网络调查吸引上万人参与,其中四分之三投了支持票。
  有事实佐证,上个月,公交车司机高某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里低头看了39次手机,结果导致公交车与骑自行车的杨某发生碰撞,杨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低头玩手机酿成的惨剧,这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例如《北京青年报》曾报道,前年12月,25岁的侯亮开车时就因为低头“瞥了一眼”短信,结果将骑电动车的刘宏撞死。交警提醒:瞟一眼短信并大致看清内容,最快也需要2秒。比如说,当我们以60km/h的车速行驶时,2秒钟的时间,车就已开出了33.3米。
  与醉驾一样,开车玩手机不只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更是拿他人的生命开玩笑,特别是驾驶客车的司机,潜伏的危害更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国相关法律早有相关规定,对司机开车时接打电话,可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扣2分的处罚,但对刷微博、发短信之类玩手机的行为,并没有明文规定。很显然,当前的相关禁令过于简单笼统,没有进一步涵盖其他种类的“玩手机”行为,也没有对这类行为做进一步细化。再就是相对应的处罚标准不仅弹性太大、界限不明,相应的处罚力度也较轻,导致行政处罚威慑力较小,震慑作用更是有限。
  这一现实语境下,把广义的“开车不玩手机”写入刑法,对于规范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会起到极大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将“盲驾入刑”存在着一系列操作难度,比如关于“盲驾”的认证和取证。对于醉驾的认定,可以通过酒精测试方便地得到结论,但开车玩手机的认证存在很大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现在还存在手机导航,到底是看手机导航还是看微博微信,在定刑方面容易陷入各执一词的尴尬局面。而这一切,都给立法和执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改变生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开车玩手机”将会更频繁发生,带来的安全威胁将会更加突出,这个问题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但在法律还未到位之前,驾驶人更应该自觉提高行车安全意识,文明驾驶,逐渐形成“开车时不使用手机、使用手机时停止开车”的行为自觉,这样道路气氛才会更加和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