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城市饮水安全三大焦点
大旱之后,应该思考什么
2014年1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治水 节约用水
大旱之后,应该思考什么



  今年全国多地遭受严重旱灾,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当前,虽然一些地方的旱情有所缓解,但对我们的考量远没有结束。如何防旱、如何抗旱,需要深思,进而形成科学的思路和途径,这是思想认识问题、工作方式方法问题。
  思考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有旱则抗、来雨就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抗旱是一场攻坚战,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现实往往缺乏一贯性,常常处于被动,有旱则抗、来雨就忘,结果是年年抗旱年年旱。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抗旱更要防旱,变“抗”为“防”,无旱防有旱、小旱防大旱,时时放在心里、抓在手上,掌握主动权,既不能一味被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要有长远思维,始终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抗旱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
  思考二:从根本上发力,做好爱水节水护水养水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关系万事万物。防旱、抗旱应当从强化全民、全社会的爱水、节水意识抓起。干旱固然有大气候的原因,但也与对水资源的过度索取有非常大的关系。当前,循环用水、分类用水等节水技术还没有全面普及,传统农业的大水漫灌、传统工业的高耗用水,存在水资源低效利用的问题。新加坡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且极易发生内涝的国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全国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17座相互贯通的水库,使得2/3的地表面积成为雨水收集区,既做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解决了内涝问题。解决干旱问题从根本上讲,要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做好水源地保护,涵养水源,保证源头有活水。尤其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森林、绿地植被覆盖率,在山区建设“隐形水塔”,在平原地区建设“隐形水库”,打造区域生态小气候。
  思考三:坚定不移推动传统农业、工业转型发展。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有效避免灾害、节约用水,又能增加收入。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种植模式粗放,灌排设施低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旱涝难保,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反差促使我们必须在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上狠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现状,着力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向高效设施农业要效益。从转变种养观念、调整农业结构入手,改变一家一户、零零散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更多的技术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民合伙经营,抱团闯市场,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思考四:两手准备,未雨绸缪,防止旱涝急转。
  抗旱不能忘了防汛,大旱之后要防大汛,应强化逆向思维意识,防止旱涝急转造成新的损失。凡事需要平衡推进,顾此不能失彼,要把抗旱防涝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顾一头,人为扩大灾情。按照“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做好防涝准备,引水排水同步考虑,筑坝与修闸同步实施,保证旱能浇、涝能排。要转变惯性思维定势,既顺应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又变被动为主动调整,逐步探索出攻防有序的工作体系,构建起抗旱防涝的长效机制。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应急预案,搞好物资储备,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以练促防,有旱抗旱、有汛防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李晓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