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创新铸造和谐生产力
整治社区卫生 洁净美丽家园
高密密织安全生产网
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增强认同感 提高参与度 提升幸福感
全市人大信访工作会议召开
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项目获批开建
青临高速临朐南口开通运营
市区供暖换热站全部在线监控
中国首届依法发展家政服务业论坛在潍举行
2014年1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铸造和谐生产力
——临朐县山区社会治理探析



  □本报记者 马廷刚 孙克义
  通讯员 武忠兴   
  临朐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县域87%以上面积是山区,最远的行政村距县城65公里。面对社会转型、发展转轨、利益多元,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一环的县域,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任务繁重、挑战巨大。
  临朐作为典型的山区,社会建设和治理难度尤其高。破解瓶颈,唯有创新。近年来,该县立足县域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社会治理创新求变之路。
跨前一步——
给群众安上办事的“腿”

  嵩山生态旅游区朱家坡村的村干部高长武不仅是一名网格员,同时代办农资化肥。今年4月以来,他已经累计销售化肥54吨,“我现在干着很有劲头,能够抽出更多精力主动投入到网格管理中,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开展工作,更好地直接为群众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高长武坦言。
  面对山区百姓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出行不便形成的矛盾冲突,临朐县主动靠前一步,把百姓诉求变为服务重点,选择信誉度高、资金实力强、服务功能广的业务部门、企业入驻各农村社区,设立为民便民代办点,并将邮政、电信、医疗、保险、票务、缴费、物资购销等业务以团购形式“搬进”社区,由网格员担任代办员,实现业务运作规范、服务优质高效、更好便民利民。全县各镇(街、园、区)80%以上的镇级干部全部下沉社区,村干部每天到社区轮流坐班。目前,已一次性发放了10万张印有代办人姓名、联系方式和服务事项的“一卡通”。同时,该县还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9大项36小项服务事项整合,全部纳入社区代办的范围,为农村群众提供代办、代开服务。
做深一层——
筑牢法治思维的根基

  11月12日,寺头镇杨庄村的李纪平将一面锦旗送到了社区法律服务诊所。原来,从2011年开始李纪平就与前邻因为修路结了“疙瘩”,一直没有化解。今年,社区成立法律服务诊所后,两家在法律专家的主持下,最终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临朐县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进程中,始终注重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积极培育法治文化,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压舱石。开设法律服务诊所是手段之一。今年以来,该县依托“一村一警一律师”全覆盖工程,在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法律咨询”窗口,随时提供日常性法律服务的基础上,跳出思维定势,积极寻找新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是手段之二。该县在利用好县级综治维稳中心、镇街综治维稳中心、社区综治工作站和村综治工作室四级综治维稳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社区搭建视频接谈系统,与县e维稳中心一键对接、专线互联,群众足不出社区就能与县直部门有关领导“面对面”可视互动、反映诉求。
想远一点——
以文化塑造和谐的灵魂

  作为“全国文化模范县”,临朐县立足山区农村实际,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进程中把文化视为和谐社会的灵魂,下大气力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滋养百姓气质、塑造县域灵魂、渗透社会肌理、实现文化塑形。
  “大喇叭”广播响起来,今年以来,这个县对原农村广播进行更换、维护,制作专题节目,内容涵盖为民服务、科学揭秘、戏曲欣赏、法律解读、治安警示等5个板块,每周统一录制2期专题节目,各村早中晚轮流播放。“法治文化墙”立起来,这个县组织专业队伍在各村大街小巷、公路沿线墙壁粉刷依法治国理念、法律法规政策、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等,以接地气的语言,精彩的喷绘图画示人,挤压反宣品滋生空间,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健康风尚树起来,这个县不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先后建成农家书屋345处,选配图书51.5万册。组织县文化馆专业教师对群众进行秧歌、广场舞、戏曲等培训,成立了157支村级文艺宣传队,组织广场舞培训550余场次,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