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建构和弘扬法治行政文化
浅析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远离纠结,纵身行动
2020年是中国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
为市场经济配上一份“法治保险”
2014年1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析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李杨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中,参与传播活动的新闻记者是承上启下和连接社会各阶层的关键和主体。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追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记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在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中,记者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对记者的新闻生命,还是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有效保证。社会责任感贯穿新闻产生的整个过程,记者在新闻产生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发挥得好,事实信息便可以顺利地较好地转化成新闻;这个作用发挥得不好,由信息到新闻的转化就会出问题。而衡量这个作用好与坏的标准就是记者的社会责任,它会令新闻工作者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不至迷失方向,在现实社会的沟壑中判断是非曲直;社会责任还是祛恶扬善的利器,可以使新闻工作者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揭露邪恶、弘扬正气。在新闻产生过程中,记者作用的发挥是连续、不间断的,所以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责任也必将随着记者行为而贯穿新闻产生的全部过程。任何主观的人为的阻断都将对新闻的产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并最终在新闻作品当中暴露无遗。社会责任感连续性的另外一个含义是记者个体到新闻媒体的连续。记者的采访写作只完成了新闻产生的一部分,一条新闻要想与读者或观众见面还需后期人员的编辑处理,而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后期编辑工作,很难避免不出问题。可见,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绝不是一句空话,不能停留在文章中,不能停留在报告里,更不能停留在记者感情的一时冲动上,而应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上升到对记者人格的评价,上升到踏踏实实的具体行动中。
  社会责任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正直的品格。新闻报道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群体素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参与传播活动的记者是承上启下和连接社会各阶层的关键和主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坚持正面舆论导向为主,充当“喉舌”角色的定位是永远不能动摇的。
  从新闻媒体讲政治的原则而论,记者必须建立坚持正面舆论导向为主,维护安定团结,帮忙不添乱的思想基础,无论个人有什么看法和想法,绝不能悖逆讲政治这个原则,否则,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职业特点来认知,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中介,是沟通传播媒体与社会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因此,它有着特殊的行业要求和客观规律,如传播者自身的业务素质,决定他能否准确快捷、高质量地采写出受众欢迎的新闻稿件。这不仅关乎着记者个人的成就,也关乎着媒体的形象,更关乎着社会公众的需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