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优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访峡山区党工委书记马清民 |
|
□本报记者 侯江宏 通讯员 刘娜 于莎莎 作为潍坊年轻的新区,峡山区是怎样推进人才工作的?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党工委书记马清民。他表示,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近年来,峡山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全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态势良好、成果丰硕。 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峡山区积极引进专家型人才参与峡山建设。聘请以色列农渔业专家、中国农科院首席农业专家等组成科技顾问团,定期到有机农业园区指导;聘请北京大学教授为生态文明建设高级顾问,指导峡山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鼓励外聘人才和获取技术支持。与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陕西省洋县结对共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引进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投资5.7亿元建设华以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项目。搭建引进人才和促进人才发展的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新北海有机农庄项目;与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共同成立峡山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 多措并举培育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峡山区坚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培养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已培养有机农业科技带头人1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0名,农村经纪人100余名。加强党政人才培训,鼓励和支持干部每人每年参加一次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和专题研修班,每月开设一次峡山大讲堂,依托市委组织部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党政领导干部。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价值。峡山区制定了《人才引进实施细则》,对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服务体系、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在人事代理、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并鼓励用人单位在福利待遇上适当倾斜。在引进过程中,重能力不重学历,重水平不重“出身”,同时对被评为市青年创新人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