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莹 初冬的暖阳下,走进“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丘市辉渠镇,山水田园怀抱中,满眼的柿红叶黄。一幢幢赤瓦石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串户路直通农家,村头的荷花池、古色古香的石磨砌成的篱笆墙,与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农家乐小院交相辉映。 近年来,辉渠镇党委、政府按照“现代农业、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以“旅游集散中心、特色农业基地和纯美田园小镇”为目标的特色镇。该镇将特色风情村落的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方沃土孕育历史文化 辉渠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25公里处,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人口6.7万人,耕地面积8.8万亩。境内有闻名遐迩的珍珠泉、绪泉、温泉、海眼等山泉群120余处,享有“百泉之乡”的美誉。 一方沃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展现一方繁荣。辉渠镇的山山水水蕴含着历史沉淀的生机与厚重。获鹿山因后羿射鹿而得名;黄石板坡村因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曾在此小憩而享誉;孔子高徒有子曾在辉渠有子山讲经授学,开创了中华民族“和”文化先河;孔子女婿公冶长也曾在辉渠东南城顶山设坛讲学,传播儒家文化。在辉渠,类似的山、水、村比比皆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文化在此天然融合,文化旅游的优势无与比拟。 特色发展激活现代农业 “今天我家的三个桌都被订了,两桌青岛的客人,一桌潍坊的客人。全家老少齐上阵,人手还不太够。”中午时分,小麦峪村农家乐望海居6号小院里,院主人村民杨来幸全家都在忙碌着。忙碌的空当,杨来幸跟记者说,他家是今年春天响应村里的号召开始加入了农家乐队伍。自家出资七万元再加上财政补贴的一万六千元,翻新了房屋,改造了标准化的厨卫,置办了设施,开起了农家乐。 “这农家乐一开起来,一年四季都闲不着,比原来外出打工不知道要好多少呢!”说起自家的农家乐生意,杨来幸乐开了花,“别看我家的桌不多,客人多了需要村里五、六家邻居帮着供应煎饼、花生等食品。全村29家农家乐,你算算吧,那需要多少啊?” 2013年,辉渠镇被列为潍坊市特色建设示范镇;2014年1月,辉渠镇又被省住建厅评为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通过了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初审;9月,辉渠梯田风貌被国家农业部授予“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辉渠镇强镇富民的美丽蓝图,成为摆在全镇干部群众面前的主要问题。 辉渠镇坚持高端策划,聘请了北京华高莱斯国际地产公司、省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权威机构,立足辉渠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特色优势,进行高端设计规划,充分利用和拉长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弥补产业、资金等方面的不足。积极培育发展主体,探索“大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子。引导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农产品向旅游、休闲商品转变,促进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以打造具有“浓浓乡土情、亲亲农家味”的特色农家旅游为目标,率先启动了落雅石、小麦峪两个村的农家乐项目。目前,全镇已建成采摘园68家、农家乐71家,特色产业村26个。 田园风光点缀小康之梦 走在辉渠镇宽敞平坦的沥青大道上,街道两旁整齐的绿化树、层层叠叠的梯田,处处散发着特色小城镇的独特魅力。 该镇充分利用梯田风貌,规划种植了向日葵、油菜花、红橡树等多彩梯田,打造入画农业。搭建起了以歌尔庄园、留山古火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为龙头,黄石板坡等11个农家乐专业村的农家乐乡村游集群发展为突破口的辉渠特色乡村旅游框架。 春看花、夏观泉、秋登高、冬赏雪的四季乡村特色游模式正在辉渠形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辉渠镇人民的小康之梦即将绽放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