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 相丹)伴随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初步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456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挖掘、保护和发展好这些宝贵财富,我市围绕打造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区和项目聚集、产业融合、示范引领的文化创新先行区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夯实基础、产业推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我市高水平编制完成保护区总体规划,得到文化部正式批准实施。有3个县市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保护单位被评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镇1村被评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入选数量均名列全省第一。剪纸、古琴等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有国家级名录14项、省级名录55项、市级名录164项、县级项目643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38人,市级153人、县级259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