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
2015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
——我市着力推进科学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



倾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满足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助推每个家庭的幸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以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倾情倾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全国首创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为民办事25万件。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教育需求千差万别。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首先知道学生、家长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为畅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下设8个分中心,畅通电话、网络、现场等9条群众教育诉求表达渠道。
  惠民中心成立以来,已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25万多件,答复群众咨询6万多件,受理群众投诉1.8万多件,发布群众需求的信息2万余条,网站访问量达到180多万次。
  教育惠民中心成立以前,群众办理学生转学等事项,一般要去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如果遇到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出差、开会等特殊情况,只好下次再来,这样就造成了群众办事的不方便。但学籍管理放在惠民中心以后,因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全天在岗,即使离岗,时间也不能超过20分钟。群众不用担心工作人员在不在岗的问题,即使有群众因为堵车下班后才能到,提前打电话告诉一声,惠民中心工作人员也会耐心等待。
  问专家跑学校,保障群众的事件件有落实。对学生、家长反映的惠民中心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教育难题,教育部门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探索出了督学责任区、项目管理的办法,对上求专家,对下跑学校,千方百计进行破解。
  针对基层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全市划分为全覆盖、网格化的159个督学责任区,市教育局每个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市级督学,分别包靠不同的县市区和学校,每月不定期主动深入责任区学校。通过座谈交流、听课、列席会议、访谈问卷、查阅资料、校园巡视等形式,听取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市教育局督学每次到责任区学校开展工作,均事先不打招呼,不确定具体时间,交通食宿全部自行安排。这一铁律既不增加县市区和学校的负担,更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基层学校的违规办学行为。  
  对家长和学生反响强烈的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难点热点问题,市教育局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实施了项目管理,打破科室、专业界限,聘请专家组建项目团队集中攻关破解。
  只要是为了孩子,再难的事也要想法办好。工作中,市教育部门坚持只要是为了孩子,有利于孩子,再困难的事我们也要想方设法去办,自己办不了的、办不好的,花钱找人也要办。比如,家庭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价值和作用不可忽视,但普通家长往往缺乏家庭教育专业知识,为此,我市引入北京专业机构,聘请全国110多名家庭教育专家到潍坊举办2500多场次报告会,惠及学生家长180多万人次。教育部门还开展了家庭教育“四个一”活动,录制《家长开学第一课》,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的近70万名新生家长提供了通俗易懂的“开学指南”。
  为保障每一名特殊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的权利,我市教育部门还特别建立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资助救助体系,建立了关爱档案和“1+1”帮扶台账,通过资助救助、爱心帮扶、导师结对等方式,让他们享受到和其他孩子同样的教育阳光。仅2014年,我市就发放奖、助学金1.34亿元,受助学生超过20万人次。
          记者孙孔嘉
多举措深化平安潍坊建设
  2014年,全市政法机关以深化平安潍坊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平安建设工作措施,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全市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为91.25分,列六项指标第一名。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精心布下天罗地网。坚持警情主导警务,对110指挥调度平台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高效快捷的指挥调度系统、警情智能分析研判系统、一体化实战勤务系统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对全市真实警情数据的实时抽取、智能分析,动态研究警情数据,动态完善打防管控机制,实现精准打击、精确制导。实行合成化巡防,全市每天保持巡防车辆1159台次、警力3156人次四班三运转,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警灯闪烁”民心工程,全市110有效警情、治安警情、刑事警情同比大幅下降。
  全面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2013年以来,全市平均每个月增加1万个探头、目前已达33万个,在重点要害部位、路口地段、复杂区域、边界接壤安装智能高空球机249套,组建专职视频值守队伍1200人,建成市级高效智能联网平台和视频实战应用系统,与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形成互补。创新警情主导下“微警务”,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时发布多发性犯罪特点和防范措施,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常态化打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突出重点,健全完善合成作战打击犯罪新机制,融合各项主要打击指标的“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安民行动综合成绩暂列全省第一名。
  深化打黑除恶斗争,去年以来,全市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4起,打掉恶势力团伙215个,特别是围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部署开展了打击整治农村黑恶势力专项行动,打掉农村黑恶霸痞团伙74个,抓获团伙成员245人,打击整治农村黑恶势力专项行动成绩暂列全省第一,并及时通报打黑除恶工作总体情况和典型案件,在社会面上形成震慑,净化了选举环境。强化侵财性案件侦破,组织开展打击侵财犯罪“利剑”专项行动,打掉系列性侵财犯罪团伙328个,抓获团伙成员5028名,破获侵财案件14502起,同比增长36.5%。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去年以来,成功侦破了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和一起部督特大跨省贩卖毒品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全市招商和转调创、突破滨海等重点战略,主动服务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积极参与创城工作,积极投身全市“三八六”环保行动,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治理,截至目前,我市共淘汰黄标车(含老旧车)69299辆,占年度计划完成淘汰任务总数的131.31%,黄标车累计淘汰数量全省第一。
  加强经济领域风险预警,先后就民间借贷、涉众型经济犯罪、互联网金融企业P2P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共破获案件355起,挽回经济损失2574万元,抓获作案成员841名。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公安局专门成立食药环侦支队,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民生领域犯罪打击力度,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深化年”活动,共办理食品药品环境类犯罪案件267起,采取强制措施415名,打掉犯罪团伙63个、“黑窝点”98个,涉案价值8000余万元。 
          记者谭黎明

全方位打造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按照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实效,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制定实施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精品、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潍水文化记忆、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志愿服务七大工程,全方位打造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促进了文化惠民工作深入开展。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强化硬件保障。为落实201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20个公共图书馆,丰富农村文化设施”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2014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30万元,继续通过“县市区为主,市级奖补”方式,用于我市乡镇图书馆建设。截至目前,第二批20个乡镇图书馆建设已全部完成,通过政府采购招标采购的图书、书架、阅览桌、一卡通管理软件等物资设备已陆续到位。
  市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运行。其中包括社科类中文图书30万种全文资源,中文图书330万种索引,国内学术期刊7700多种,全文文献总量3600多万篇。
  目前全市共建成42个乡镇图书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建成“一院多厅”数字影院27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任务。2015年,我市所有乡镇将全部建成服务规范的公共图书馆,初步搭建起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打造文艺盛宴。2014年9月,第20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市鲁台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分为五大展区,台湾和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96个项目受邀参展,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彩面貌及传承人的精湛技艺,体现了两岸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显著成果。   
  在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我市组织搭建的“永远的家园”主题展厅,受到了与会客商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市参展的14个非遗特色项目全部获得了优秀传承人展示奖。
  市图书馆推出的公益免费讲座“潍水讲坛”以传播先进文化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自2014年5月开讲以来,已举办10期,受益读者人群达到1200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公益培训项目“潍图公开课”自2014年6月开班以来,每周举办4期,持续举办4个多月,培训学员240名。举办的老年人和农民工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培训班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推进文化培训,壮大专业队伍。为全面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机构、基层、乡村文艺骨干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我市积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市“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百”,即在音乐、舞蹈、戏剧、书画、摄影、曲艺等各艺术门类,培养100名以上的骨干“领军人才”。“千”,即培养1000名以上能够经常性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核心人才”。“万”,即培养10000名以上基层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文化志愿者等“基础人才”。在市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等分别设立了市县级和乡镇级培训基地,以培训班、讲座、写生、观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的人才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活动促培训、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和数字信息网络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文化人才13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队伍,近千人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记者刘超

大力实施医疗惠民行动
  市卫生部门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医疗惠民行动”,在全市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医疗惠民行动”,围绕惠民便民主题,着力解决“四病”问题。
  一是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重点落实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远程医疗、推行预约诊疗等3项措施。
  二是围绕解决群众看病贵,重点落实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住院费用“一日清单”、“阳光收费工程”、特困人群“五免五减”等4项措施,“五免五减”即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低保等低收入群体,对在二级(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给予优惠、减免。“五免”,即门诊免收挂号(含专家)费、普通门诊诊疗费、急诊观察床位费;住院免收空调费、暖气费。“五减”,即门诊化验及其它辅助检查费减免10%;住院床位费、药费、检查费减免10%-15%。  
  三是围绕解决群众看病不放心,重点落实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等3项措施。
  四是围绕解决群众看病不方便,重点落实门诊“一站式”服务、“无假日医院”、先诊疗后结算、“志愿服务在医院”、120急救车免费接诊等5项措施。对于上述惠民便民举措,市卫生部门制定了23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承诺,接受监督,确保落到实处,努力让群众放心、满意。
  截至目前,“医疗惠民行动”已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27个;共为1176名患者减、免医药费用143.18万元;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43家二、三级医院均开设了门诊“一站式”服务,推行无节假日门诊、检查和手术,延长了门诊时间;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393个,覆盖到100%的市、县级医院。举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为3.2万名群众免费健康查体。120救护车免费出车接诊患者11.8万人次。为全市近9万名新生儿实施4种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
  另外,大力弘扬“人道、博爱”的红十字精神,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等救助工作,发放慰问金及物资总价值约31万元,受益群众2300人。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为全市33名白血病患儿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救助基金98万元。组织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普及培训10万人次。遗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遗体、器官捐献18例;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356份,目前全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24例(其中跨国2例)。
  各大医院大力实施“三增一禁”,方便群众在门诊看病就医。针对群众在医院门诊看病不方便、不满意的问题,我市各大医院积极行动,开展了医疗门诊“三增一禁”、便民正风行动。主要目标是优化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制订有效措施加强门诊一线力量,延长工作时间,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患者及时看病就医,杜绝医院工作人员带熟人门诊插队加塞、挂人情号问题。到目前,全市共有66家医疗机构开展“三增一禁”便民正风行动,增设无节假日门诊、错时门诊和夏季夜间门诊共789个,接诊患者124.2万人次;共组织近3万名医务人员全部作出“严禁带熟人插队加塞、挂人情号”的承诺。
  另外,针对群众反映的到医院看病“停车难”问题,市卫生部门组织市直有关医院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实际,确定通过采取院内禁止职工停放车辆、租赁周边停车场、开辟沿街临时停车位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停车难”问题。
         记者孟祥风 

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城市功能
  近年来,我市市政部门紧紧抓住涉及民生、关乎民利的城市管理问题,围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推进公共便民设施建设,营造了宜居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乐在“骑”中,引领绿色出行新时尚。自2013年10月29日以来,我市城区街头多了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公共自行车以其便捷、健康、低碳的特点,迅速成为潍坊短途出行的首选公共交通方式,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据悉,截至目前,市区已建成站点11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市民办理借车卡26万张,累计借车3800万人次,成为我市健全公共交通体系、方便群众出行的一大亮点。
  2013年,我市投资2.5亿元完成了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运行及自行车绿道等,总共建设站点7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市又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了扩容,新增站点400个、自行车1万辆,使得城区公共自行车数量达到3万辆。目前,市区公共自行车项目已覆盖潍城、奎文、高新、寒亭、坊子、保税区、经济开发区、滨海和峡山,站点建设达到1100个。
  据了解,为给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我市将在现有公共自行车系统基础上继续增点扩容,预计今年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达到3.5万辆,日均骑行量将稳定在20万人次左右。
  绿在城中,美化城市添彩新生活。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的惠民、便民作用,让老百姓享受到园林城市的魅力,我市实施了公园景区提升、林荫工程、便民设施建设等工程,营造了绿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美好生态意境,真正使绿化造福于民。
  从座椅到护栏、再到硬化道路,我市有关部门“见缝插针”实施便民工程。据悉,我市在北宫街、胜利街、北海路、安顺路和人民公园,增设了便民园路广场、卵石路面、汀步石小路、透水砖广场等8600平方米,安装果皮箱80个。绿地变成了便民、惠民之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给市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
  建设民生园林,强化绿化惠民,不仅仅局限于植树补绿、增加设施,根本上还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需求,发挥园林绿化最大的功能和社会效益。为此,我市园林部门实施了以林荫道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小区)、林荫停车场和立体绿化为重点的“林荫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景观和配套水平,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见微知著,细节中凸显便民理念。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这两年城市里的公共厕所越来越常见了,而且大部分建设在绿地上。为克服公厕定点难的问题,我市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建设公厕。奎文环卫处购置了1辆车载移动公厕以及6座环保移动公厕,其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易定点等特点,在人流量密集、大型群众活动等现场能派上大用场。
  市政部门在提升公厕数量和质量上都下足了功夫。夜间,健康街北海路交叉口西北角一处公厕“公共卫生间”发光字格外引人注意。    细微之处见真情。城区部分道路人行道、绿地园路使用镜面花岗岩铺装,忽略了镜面花岗岩存在防滑性能差的缺点,成为市民出行的一个安全隐患。自去年9月开始,市政部门对城区道路上的花岗岩镜面进行了防滑改造,目前已完成4.71万平方米改造。
  每一个便民设施,都诠释着利民、惠民、便民的大民生;每一个用心雕琢的细节,都演绎着文明城市、人人共享的城市发展理念。
          记者赵欣波
正风肃纪建设“廉洁鸢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突出问题导向,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全市“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廉洁鸢都”正能量进一步聚集,党员干部作风发生悄然改变。
  揪住问题不松,专项治理成常态。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查摆问题开局,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纪委、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集中开展以清房、清车、清股、清兼职、清公款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清理”活动,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勇于担当,走上“五项清理”前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在落实市委专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梳理本地突出问题,广泛开展“5+X”专项整治,确定了多个“自选动作”,主动揭短亮丑,解决本地突出问题。重拳整治下,“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风气悄然改变。
  紧抓节点不放,持续发力成常态。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抓节点不放放,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前夕,全方位重申作风建设等有关要求,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及时宣传报道,营造惩治“四风”的浓厚氛围。建立“四风”问题线索集中管理台账,确保对线索来源、基本案情、查处情况、通报情况等做到情况明、数字准。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对违规违纪行为不姑息、不放过,不留情面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014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利用婚嫁喜庆事宜借机敛财等问题333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60人。市纪委监察局官方网站专门设立“四风”问题监督曝光台,已点名道姓通报曝光30多起典型案件。
  群众参与不断,开门反腐成常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公益广告、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载体和渠道公布作风问题举报电话和网址,并借势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使广大基层群众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眼睛”,盯紧、盯牢、盯死“四风”问题。回应群众期盼,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方能得到群众的认可。针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低保救助、城市供热等问题,集中力量加大查处力度。  
  制度建设不懈,长效治理成常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做好“长期作战”思想准备,持之以恒地抓常、抓细、抓长,确保作风建设取得长效。去年以来,我市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直将建章立制贯穿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始终。要求领导干部落实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情况要纳入述职述廉,作风建设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定期分析报告、正风肃纪、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改进文风会风、治理吃拿卡要、清理规范党政机关干部兼职、规范公务接待和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一系列制度、细则的出台,为纠正作风明确了方向,也为作风建设扎紧了篱笆。
  各级党委(党组)把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以刚性制度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落地生根,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一些人“作风建设会不会成一阵风”的疑虑。
      通讯员王怀瑞 范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