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特殊团圆饭
全市首家社区科普馆投用
借山造势精彩转型
省人大调研组来潍
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坊子拥有山东名牌产品达10个
市银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挂牌
我为城市文明出份力
2015年0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团圆饭



  □本报记者 王学元
  通讯员 宋 晓 李培政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在新年前后,能和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热热乎乎的团圆饭,是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生计,为了明天,为了更加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他们都在努力着,坚持着,却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元旦过后,峡山区热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爱心企业家用“宴请”的方式告诉广大农民工,只要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只要都为了城市的建设贡献汗水,大家就都不陌生,能坐到一起吃饭,都是一家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岞山街道皂角树村村民陈希刚。
  1月2日中午,位于潍胶路与潍峡路交叉口附近的清荷园生态农庄内,三五成群的农民工陆续来到这里。
  “我就在前面的工地上干活,听工友说这里的老板要请咱农民工吃饭,干完活就过来了。”在峡山区滨湖绿城项目工地打工的农民工王振东笑着说。据他介绍,他们工地上有不少外地工友,但是都已经放假回家了,因为他是干室内装修的,手里的活不停,所以他没能回家过元旦。“真没想到,还有好心人在过节的时候想着我们,心里挺暖和的,我们工地上今天来了20多个人。”  来吃饭的人当中,几名女性的身影十分惹人注目。26岁的卢女士是滨湖绿城项目工地的监理,当天是跟着工友一起来的,她被安排在了包间内。“我是从网上看到这里的老板要请农民工吃饭的。来了之后发现,老板招待得很周到,我们吃得很好。”卢女士说。
  卢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工地上已经工作了3年,她所在工地的工友来自全国各地,虽然她没有直接从事工地上的体力活,但是每天和工友们待在一起,他们吃的苦受的累,她都能感受到。卢女士告诉记者,她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工友一起过节,大家吃得都挺高兴的。
  问及这次宴请农民工的缘由,陈希刚告诉我们,没开清荷园生态农庄之前,他也是一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先后到过四川、贵州等地,深知在外打工的艰辛,也尤其能体会到元旦、春节时想家的感觉。
  “过节了,请他们吃顿团圆饭,主要是让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起,找一找家的感觉。”看到大伙吃得开心,一直忙着张罗饭菜的陈希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总共来了30多人,只要是他们愿意过来,我都欢迎。不管他们想吃鱼,还是想吃肉,我都准备的足足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