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袭击为何发生在巴黎?为何选择性地针对《沙尔利周刊》? 实际上,法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级别的反恐状态。在车站、机场和主要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军警巡逻。巴黎主要景点埃菲尔铁塔最近5年来多次受到虚假炸弹的威胁。 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法国与北非、西非等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有着传统联系。近年来,从利比亚、马里到叙利亚和伊拉克,法国一直保持着积极介入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在西非、中非和中东都发生了不少法国人遭绑架案件。 《沙尔利周刊》是法国著名的讽刺杂志。法国媒体有讽刺时政的传统,著名的《鸭鸣报》也因经常将政治人物作为调侃对象多次被告上法庭。而《沙尔利周刊》则更为大胆,早在2012年,该杂志就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作为漫画人物,漫画的题目则选取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电影《不可触碰》,讽刺意味非常明显。《沙尔利周刊》还曾创作半裸的穆罕默德漫画形象。 《沙尔利周刊》因为刊登宗教类的讽刺漫画多次受到袭击警告,几年前其办公室就曾受燃烧弹的袭击。在这次袭击中,《沙尔利周刊》主要漫画家沙尔博、卡布等4人丧生。据法国媒体报道,有目击者听到袭击者高呼:“我们为先知复仇了”。 袭击案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巴黎,造成的恐怖效果令人震惊。而震惊之余,法国媒体已开始对长期以来法国的移民融入政策和外交政策进行反思。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