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国足晋级亚洲杯八强
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
国办印发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意见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同志逝世
我国首次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
北京今日起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
世界银行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
“基地”组织宣称制造法国境内恐怖袭击事件
优化科技计划体系的“大手术”
2015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科技计划体系的“大手术”
——解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优化科技计划体系的“大手术”正式展开。改革将进一步盘活中国财政科技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
  1月14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对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进行解读。
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重新整合
科技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这次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的改革,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说。
  他认为,本次改革有四大亮点。一是通过改革,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二是重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将被整合归类,结构更合理,功效更充分地发挥。三是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四是创新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方式。摒弃过去按照研发链条的上中下游分别设置科技计划的方式,采用全链条的管理方式,解决项目交叉重复和衔接不畅的问题。
  “科技计划覆盖面广,管理体系复杂,触及很多部门的利益。改革难度很大,可谓趟了深水区,啃了硬骨头。”赵路说。
  据赵路介绍,这次改革涉及9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800亿至900亿元资金。过去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分散式、碎片化,存在交叉重复,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通过改革,将聚焦国家重大项目,达到盘活资金的目的。
一个平台
政府不再直接管具体项目

  科技部资源与配置管理司司长张晓原认为,本次改革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最大的突破就是,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改变过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
  “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研项目,而是负责战略规划、评估、监管等,这是前所未有的。”赵路说。
  方案明确了推进科技计划优化整合的五个原则: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建立统一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破除条块分割,解决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
  张晓原表示,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科技计划管理新机制,具体工作包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和协同;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把政府部门从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等。
五大类别 三年过渡期
“973”“863”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方案要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形成新的五大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体系:面向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产业化目标,部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安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安排基地和人才专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
  “在五类计划中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重大改革举措。”张晓原说。大家熟悉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都将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张晓原表示,改革中将按照上述五类对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不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对中央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实行稳定支持的专项。
  根据方案,改革将遵循整体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经过三年的改革过渡期,到2017年,全面完成改革,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运行,并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