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中共中央印发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
春运大幕今日开启
中央一号文件九年六提转基因透露什么信号
中共中央致电越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
我国将施行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于5月启动试点
欧洲国家首次向我国引渡经济犯罪嫌疑人
我使馆就挪威限期中国学者离境提出交涉
奥巴马政府提交总额近4万亿美元新财年预算
2015年0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一号文件九年六提转基因透露什么信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这是近九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等专家认为,九年六次提转基因技术传递的正是中央持续鼓励转基因科研,探索其商业化道路的信号。
技术研究    支持科学家抢占             前沿技术制高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2月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他表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是我们一贯的政策,支持科学家抢占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
  韩俊说,中国在转基因领域起步较早,虽总体上跟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有明显差距,但在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等领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强,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不能够落伍,这一点是明确的。
  韩俊表示,我国现在已经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同时,批准进口了一些国外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棉花和玉米。去年我国进口的大豆超过7100万吨,大部分是转基因的大豆。
  记者查阅近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其中有六年提到了“转基因”。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2012年则强调进一步实施重大专项,提出了“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
  陈锡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6次提到转基因,说明作为前沿技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应在这方面落后,国家应继续支持科学技术界研究。
安全管理   违规违法成本低            审批流程冗长
  从湖南曝出“黄金大米”事件,到中储粮“转基因油入库”风波,再到海南传出转基因作物违规种植……近年来,转基因违规事件屡屡曝光,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防线是否失守?
  事实上,我国对转基因科学研究试验以及生产上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审批流程。2001年起实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目前转基因科研以及商业领域必须遵守的准则。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转基因管理“乱象”的原因是违规违法成本低、监管力量薄弱、审批流程冗长三大问题的集中爆发。
  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发生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后,海南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吴琼泽感叹,按照目前有关法规规定,对于违法违规开展南繁转基因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仅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震慑实在太小。
  审批流程过于繁琐也成为一些科研单位从事转基因违规行为的动因。上海市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叶水烽透露,国家对转基因试验每个环节都要严格审查,但审批每年只有两次,材料报上去一般要两个月才有结果。如果审批不及时,导致试验跟不上季节,很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有的单位怕审批时间长,就提前开展试验,这就是违规了。”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郭安平说,筑牢转基因生物安全屏障需在安全管理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加强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层面的立法和行政审批改革,对于重大试验项目应确保优先受理审批,提高行政效率。
科学普及   理性讨论 完善标识         给公众选择权
  “转基因玉米致老鼠灭绝”、“食用转基因食品致不孕不育”……随着一个个传言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传播,转基因逐步被“妖魔化”。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究竟有无偏差?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坦言,社会上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很大层面上是科学普及不到位所致。专家无法说服公众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反转人士”也暂时无法找出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双方不断僵持。
  有专家认为,公众对转基因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安全的界限。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但是,有个别企业为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恐惧”心理,把转基因的争论与食品安全关联,助长了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
  加强科普的有效性,需在舆论导向、思想认识层面形成公开、开放式讨论的氛围。农业政策专家、南开大学教授程同顺等人士认为,应该在全社会展开转基因知识的普及和讨论,使群众对转基因农产品有所认识和辨别,“要公开化,多讨论,科学家不能替老百姓做决定,讨论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同时,专家还呼吁国家规范并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张翔认为,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销售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杜绝“打擦边球“、对转基因事实语焉不详的情况发生。
  韩俊表示,中国已经建立了跟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这套体系覆盖了转基因从研究、实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识的各个环节。如果发现违法违规,肯定要依法给予严厉处置。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