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临朐转调创驱动农业集约发展
“戒尺长立”方能“敬终如始”
传递尊老敬老好风尚
制香手艺代代传 打开农闲致富路
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2014十大老龄新闻出炉
市直机关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
双杨街道“民生账单”惠民
哪些人群易得流感
提升目标定位 带头以转促进 继续走在前列
全面把握“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的目标定位
2015年0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香手艺代代传 打开农闲致富路



  □本报记者 王学元
  通讯员 李培政 宋晓

  于守科是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东莲子屯村一名普通村民,但他却有制黄香这一门手艺。这门手艺在他们村里已经有近百年的传承,在于守科家也已经传承了三代。如今,这门制黄香手艺的工艺已由原先的纯手工操作变为机械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春节前夕,每天都有几千封黄香销往各地。
手艺三代传承不断发展
 “东莲子屯村自清雍正年间建村以来,制香手艺已传承了近百年。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就是制作黄香的。传到我这里是第三代了。”于守科介绍说,“但现在村里还会制作黄香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大多是老人。”为此他们从纯手工制作,变为了现在的大部分机械加工,黄香配料也从单一的香料、木屑,变为了添加多种中草药。“你们现在在晾晒棚里见到的是‘棒香’,是现在的主打品种,此外还有末香、线香等30多种规格的黄香。”
十多道工序精心制作
  快到东莲子屯村,远远看到村南侧的空地上,一排宽阔整洁的钢结构大棚,走进棚里,一根根一米多长的黄香整齐悬挂在大棚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制作传统黄香需要十多道工序,虽然有了专门制香的机械,但关键环节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否则生产出的香质量就会出问题。”于守科说,黄香的配方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后来他四处考察、参观学习,重新增减改制,如今,他家生产的黄香中除了有木粉、榆树面、香料等传统的配料,还加入了十几种中草药,而制作流程则需要挤压、出条、上箩、晾晒、压直和包装等十多道工序。
销量提升尝试电商渠道
  “以前纯手工制作,需要六七个人从凌晨4点钟就开始配料,一直忙到晚上9点钟才能休息。自从购买了专门的制香设备,不用起得那么早,人工省下了不少,每天还能生产出上千封黄香,产量比以前高出五六倍。”于守科说,以前做香与推磨差不多,在一个圆筒上装有螺丝,人将杆子插入螺丝上面的孔,转动螺丝向下缓缓挤压,把调好的香料从一个圆筒里压出来,费时费力不说,一天还做不了多少,七个人协作仅能生产出200多封黄香。虽然有些传统工艺不能省,但现在某些环节采用机械化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于守科告诉我们,现在成本低了、安全系数高了、品质上去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也多了。于守科开始尝试着在网上开店,“现在多是客户网上订货,接到订单后制作,送货直接发物流,比以前省心多了。”于守科高兴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