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人民银行4日晚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定向降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继2012年5月之后,时隔近三年来央行首次启动全面降准,也是近些年来首次全面和定向降准相结合。央行缘何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全面与定向降准相结合又凸显哪些政策意图?
 央行此时降准
 是“稳增长”的必然选择
 专家认为,央行此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是“稳增长”的必然选择。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提振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面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信心好比黄金。尽管央行也可以运用新型货币工具弥补流动性不足,但是降准信号作用更强烈,对于提振企业、百姓,乃至市场的信心作用是不一样的。”
 数据显示,去年一至四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依次为7.4%、7.5%、7.3%和7.3%,中国经济列车增速换挡态势明显。
 “央行此次降准的力度比普遍预期要大,时间要早。主要原因是近期国内实际贷款利率仍在往上走,资金面总体偏紧,而重要经济指标如PMI都在下滑。此次降准属于预调,是在经济还未出现明显问题之前采取的预见性和预防性措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调整前,银行整体存款准备金率在20%左右,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是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同比增长9.1%。业内人士预计,此次调整将直接释放约6000亿元的流动性,但由于货币的乘数效应,最终效果可能将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全面+定向降准
 凸显调结构政策意图
 在实施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农发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这种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还是首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普降”和“定向降准”相结合,体现了调整既注重数量又注重结构以及央行在货币工具使用上的灵活性。
 为何对农发行进行额外高达4个百分点的降准?
 赵庆明表示,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存款来源有限,降低存准可以有效缓解其流动性压力,支持其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由此可见,调结构仍是今年我国经济的主旋律。
 全面降准
 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三年来首次启动全面降准是否意味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
 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认为,这次降准旨在释放过去外汇占款过多冻结的流动性,不应理解为货币政策的方向性改变。
 “央行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进行,但去年三四季度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占款明显下滑,变成了回笼货币、收缩流动性的渠道,所以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注入流动性进行对冲。”他说。
 对于今后的货币政策走向,郭田勇表示,理论上来说,未来进一步降准乃至降息的可能性仍存在。不过,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央行还需要把握总体的路线,密切观察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变化。     (据新华社)
 
 |  |